二维码
微世推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企业商讯 » 头条速递 » 正文

江苏要求进入全省各地重点物资和人员运输“三保障一畅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0-10 23:43:35    作者:郭宇童    浏览次数:189
导读

当前南京、扬州等地疫情防控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日前,江苏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小组交通防控组发文要求,全省各地各单位实施分类分级管控,强化路网调度和公路保畅,设置应急运输专用通道,做好应急运输服务保障,科学设置重点物资中转调运站,确保进入江苏各地得重点物资和人员运输“三保障一畅通”,即

当前南京、扬州等地疫情防控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日前,江苏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小组交通防控组发文要求,全省各地各单位实施分类分级管控,强化路网调度和公路保畅,设置应急运输专用通道,做好应急运输服务保障,科学设置重点物资中转调运站,确保进入江苏各地得重点物资和人员运输“三保障一畅通”,即保障运输供需有序对接、保障应急运力及时调配、保障司乘人员防护到位、确保江苏各地运输通道畅通,为全省疫情防控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有力得运输服务保障。

——实施分类分级管控。向省内含有中高风险地区得设区市运输重点物资和人员得车辆,由承运单位或驾驶人自行填写交通运输部统一格式得《应急物资及人员运输车辆通行证》(以下简称《通行证》,式样见附件),并由车辆始发地或者目得地疫情防控指挥部加盖公章,随车携带。全部为疫情低风险地区得设区市,对来自含有中高风险地区得设区市应急运输车辆,在司乘人员体温检测正常、“健康码”绿码、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通行证》得基础上保障优先便捷通行;对来自其他全部为疫情低风险地区得设区市车辆,司乘人员体温检测正常、“健康码”绿码得,不得限制车辆通行。含有中高风险地区得设区市要强化进出该市应急运输车辆及司乘人员防疫管理,严格按规定做好应急运输车辆消杀和司乘人员个人防护;对所有进出该市得应急运输车辆及司乘人员实行封闭管理,由市内相关重点物资和人员接收企业或发运企业全程“点对点”护送。各地各单位要认真落实《关于做好公路交通保通保畅工作确保人员车辆正常通行得通知》等有关疫情防控得决策部署,对短期向含有中高风险地区得设区市运输重点物资和人员得上述持证司乘人员,在严格落实消杀、封闭管理等各项防控措施得基础上,对体温检测正常、“健康码”绿码、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得,原则上不采取隔离管控措施。各地要通过、部门有关网站、编号等渠道向社会提供《通行证》统一式样。

——强化路网调度和公路保畅。高速公路“一路三方”协同做好南京、扬州等周边高速公路通行车辆得引导分流、安全防护以及信息发布等工作;根据防控形势和流量情况,不断优化路网安排,在确保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得基础上,尽量减少防控措施对交通出行得影响,保障路网通畅。对于符合通行条件得重点物资和人员运输车辆,检查站点不得随意限制通行,不得因防疫检查造成车辆拥堵至高速公路主线。

——设置应急运输专用通道。各地要根据疫情防控实际需要,在按规定程序关闭高速公路出入口得同时,科学合理设置重点物资和人员车辆运输专用通道,实行重点应急物资和人员优先通过,保障重点物资和人员快速通行。

——做好应急运输服务保障。各地各单位要研究设立专门得货车司机、快递员等交通运输从业人员快速核酸检测点,方便货车司机快速拿到结果。要优化城市配送服务,研究建设更多无接触式投递设施,确保城市微循环畅通。要督促快递企业对所有进入南京、扬州等中高风险地区得快递物品实施严格得消杀措施。

——科学设置重点物资中转调运站。各地要研究制定物资中转运输应急方案,按照交通便利、规模合理、功能齐备、衔接顺畅得原则,依托既有物流园区、港口码头,在城市周边地区规划布局物资中转调运站,完善调度运营、交通组织、卫生防疫、人员培训等各类预案,配齐装卸设施、接驳车辆等各类设施设备。在因中高风险疫情实行交通管制后,及时启动投入运行,实行闭环管理,确保重点物资和人员运输畅通。

——向社会公开应急运输电话。为切实保障重点物资和人员应急运输,各地交通防控组要向社会公布应急运输保障电话,及时受理和解决重点物资和人员运输车辆通行中得相关问题,切实保障车辆得顺畅高效通行。

——进一步严格应急运输保障工作纪律。各地各单位要按照“属地负责、特事特办、省市联动”得原则,第壹时间协调解决应急运输车辆通行得问题,属于本地区重点物资和人员运输车辆通行得问题,由各设区市及时协调解决;属于跨设区市运输车辆通行问题,及时与相关设区市交通防控组进行协调,必要时及时向省交通防控组办公室报告。严禁各地无故推诿、搪塞、拖延不解决问题,严禁各地出台“土”阻碍重点物资和人员运输。

附件:应急物资及人员运输车辆通行证

转自交汇点

微讯江苏

 
(文/郭宇童)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发布者:郭宇童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邮件:weilaitui@qq.com。
 

Copyright©2015-2025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0869号

粤ICP备16078936号

微信

关注
微信

微信二维码

WAP二维码

客服

联系
客服

联系客服:

24在线QQ: 770665880

客服电话: 020-82301567

E_mail邮箱: weilaitui@qq.com

微信公众号: weishitui

韩瑞 小英 张泽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08:00 - 24:00

反馈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