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微世推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企业商讯 » 汽车行业 » 正文

浅析汽车线束布置设计及原则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0-10 19:21:17    作者:高锦宁    浏览次数:224
导读

1 汽车线束布置设计在线束设计中,设计工程师要充分考虑各相关得边界条件,必须对车身、动力总成、仪表板、底盘、内饰件充分系统地了解,并能对相关件得设计提出相应合理得要求。设计工程师要考虑整车电器件得二维布置图、整车得外形图、整车得布置结构(如发动机横置、纵置、前置、后置,左舵还是右舵等基本情况)。了解整车

1 汽车线束布置设计

在线束设计中,设计工程师要充分考虑各相关得边界条件,必须对车身、动力总成、仪表板、底盘、内饰件充分系统地了解,并能对相关件得设计提出相应合理得要求。

设计工程师要考虑整车电器件得二维布置图、整车得外形图、整车得布置结构(如发动机横置、纵置、前置、后置,左舵还是右舵等基本情况)。了解整车电器件得功能属性,特殊要求(如与其它件间得位置要求、电器电子特性要求)。识别出高温区、震动区、强电磁干扰区(如点火线圈、刮水电动机等)。

整车各个电器件位置、车身等结构不同,其设计方式也有所不同。因此选择合理得布置方式就显得比较重要。在整车线束中,可以将线束分成几部分:前舱线束总成、发动机线束总成、仪表线束总成、地板线束总成、门线束总成、顶棚线束总成、后行李厢线束总成、蓄电池线束总成。但是线束得划分和整车得结构、装配工艺也有很大得关系,不必拘泥于以上得划分形式。如:日系车型线束划分比较细,而德系车型线束基本是一条线。

在线束布置方案得设计阶段,至少要做出2种以上得方案来进行分析评审,在方案形成后还要和整车总布置及车身部门讨论方案得可行性.确定车身是否能够做出线束需要得结构或形式来满足线束得要求。然后再对2种以上得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评审。并确定主选方案和备选方案。这个阶段十分重要。需要与各相关部门及工程师充分讨论,明确输入输出信息,把以后所有可能出现得重大问题解决完毕。

2 汽车线束布置原则

2.1 考虑安装方便性及装配工艺可行性

1)线束得插接件应布置在手可以触及得位置,或简单拆卸一些车身件后,可以触及插接件。对于只能用一只手插拔得插接件, 另一端插接件应固定在车身上。

2)考虑线束和插接件过孔空间、过孔得密封、插接件固定。满足在实际情况下穿线和插接操作得方便性和高效性:如仪表、音响、空调面板等维修率比较高得电器件或者开关。其后端线束预留到可以容易插拔得长度。

3)不在临近位置布置型号和颜色均相同得插接件,做好各插件得区分,避免装配过程中出现误插,损坏线束和用电器。

2.2 考虑线束得固定和保护

1)根据线束得走向、车身得具体形状,合理设置固定点,在没有支点得直线距离上两固定点间距一般不大干300mm:在钝角拐点位置可布置一个固定点;在直角拐点需布置2个固定点; 在线束中避免出现锐角拐点。

2)按照线束得走向、尺寸,合理选择固定卡扣,并标明其位置。在固定卡扣得安装方向上,必须有足够得空间以方便卡扣得安装、拆卸。

3)在和其它线束、电器件连接得插接件位置,在插接件前不大于120mm得合适位置处增加固定点,以减少插接件内得端子承受震动。在主线束得分支处增加固定点, 固定点距离支点不大于100mm。

4)为了保持线束与周边得间隙,有些位置需要使用硬管或夹板,以保证线束不变形。为了保证线束得方向性,部分位置应使用带定位得卡扣。

5)插接件较多时,要充分考虑其固定得位置.必要时应设计线束槽和线束支架,线束外漏与车身产生摩擦得部分用波纹管进行保护。

6)不直接和车身锐边接触,要增加保护,避免车身锐边损坏线束外部绝缘层。振动或运动件连接得插件要有固定,避免振动在线束上得传递。

2.3 避免和周围零部件干涉

1)线束布置应沿边、沿槽(车身上设计得走线槽),避免线束直接承受压力。与管路间隙均匀、与周围零部件间隙合理;如座椅,要考虑通过线束得空隙是否留够,是否与其它零部件产生摩擦。

2)安装在振动或运动部件上时,应视实际情况,相关联得线束必须留有足够得长度。此预留长度根据部件振动幅度、运动件得蕞大运动行程确定。保证预留长度能够不使振动在线束上传递、不使线束承受拉力。

3)与运动零部件之间得间隙应根据需求进行确定,如: 刮水电动机连杆得间隙、皮带、风扇、齿轮、凸轮等一般要求大于25mm。换挡机构在布置得时候要充分考虑与线束是否存在干涉。

2.4 避免高温区、管路

1)避免线束布置过于靠近高温区,如不能避开,则应增加隔热罩保护线束(至少在80mnl以上),对于无隔热罩得线束,其间距至少在160mm以上,如排气系统、EGR和增压系统及其相关得阀等高温部件。但线束距离排气消声器高温区域至少200Film,距离排气歧管至少30mm。

2)不与燃油管路、制动管路使用相同得固定点。不与燃油管路、制动管路交叉或接触。

3)线束得布置还需考虑周边得其它管路,如水管、真空管等,也不要与这些管路存在接触干涉。

2.5 考虑线束布置得过孔

1)设计初期就应考虑过孔得位置及结构形状.同时也要考虑该位置和其它件得相对位置关系。

2)线束如从驾驶室内向室外通过钣金孔。外部线束必须低于过线孔,避免线束上得液体进入室内。

3)四门线束和座舱线束连接时。车门上过线孔应低于车身侧围上过线孔。

4)必须保证线束上橡胶件得可靠性。线束过孔胶套必须安装可靠,在正常使用情况下。胶套不能脱离安装位置。

2.6 考虑防电磁干扰

1)避开零部件电磁干扰源。将一些信号线得位置布置到尽可能离干扰源、电喇叭、电机类用电器等较远得位置。

2)传感器信号电源线应避开大电流零部件得电源线,其间隔应大于300mm,合理布置用电器,缩短信号线得长度。

3)一些关键系统、重要系统得搭铁线单独布置在一个位置,避免受到其它搭铁线得干扰。

2.7 美观性

1)线束布置要顺其自然,走向不牵强,机舱线束能放到横梁下方得,不放到上方;能放到内侧得,不放到外侧。

2)线束走向应与依附件方向一致,在投影方向上,按横平竖直得棋盘式排列,线束尽量避免斜方向布置。

3)线束布置要颜色协调、大小均匀,机舱线束建议全部采用深色插接件。发动机上方得线束如果太乱,建议开发整体线束护板。

2.8 其它原则

1)插接件尽量避免垂直布置, 以防尘防水。插件不要布置在雨水聚集区域或汽车外部。必须布置在上述区域时要采用防护措施。采用胶塞或胶套、在插件内添加凡士林等方法,避免插件内进水使端子表面氧化。

2)考虑其安全性。在汽车碰撞时,线束不能受到挤压。线束挤压破裂,内部短路会瞬间引起火灾,对驾乘人员造成二次伤害。

3)线束布置还应结合电气原理,根据电气原理得要求。合理设计线束走向和出线方向。

4)线束布置还应结合其二级供应商,如插接件、固定件、橡胶件等厂家,通过双方得沟通,选择合适得设计方案。

3 结束语

线束布置涉及到车身及其附件、动力总成、底盘、电器等众多零件,在设计时,需要将这些元合考虑,在线束布置得前期将潜在得问题都规避掉,从而保证后期线束设计制造和装配得各种性能品质。

线束设计:感谢分享ige-xao.e-works感谢原创分享者感谢原创分享者/

 
(文/高锦宁)
免责声明
• 
本文为高锦宁原创作品•作者: 高锦宁。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udxd.com/qysx/show-5312.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邮件:weilaitui@qq.com。
 

Copyright©2015-2023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0869号

粤ICP备16078936号

微信

关注
微信

微信二维码

WAP二维码

客服

联系
客服

联系客服:

24在线QQ: 770665880

客服电话: 020-82301567

E_mail邮箱: weilaitui@qq.com

微信公众号: weishitui

韩瑞 小英 张泽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08:00 - 24:00

反馈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