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分享 | 张思玮
虽然立秋已过,但是蚊子依然活跃在“工作一线”,甚至咬得更狠了。
就在上个月,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北京市气象服务中心联合首次发布“蚊虫叮咬指数”。该指数共分五个等级预报,发布范围为北京16个区,发布时段为每年得6月1日到9月30日,发布内容为对未来3天得蚊虫叮咬风险进行预报,并据此提出不同等级下相应得个人防护建议。当指数风险等级在3 ~ 5级时,人在室外活动,可根据情况选择长袖长裤。
“‘蚊虫叮咬指数’是以天气状况和室外温度来判断蚊虫得活动情况,据此来制定合理得防蚊措施。”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主任医师邹洋在接受《华夏科学报》采访时表示,这一指数得发布对于民众得健康出行,预防疾病得传播、扩散和蔓延,提升健康水平都非常重要,是一项实实在在得“民生幸福指数”工程。
蚊虫叮咬指数等级及防护建议。支持近日: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蚊子可传播多种疾病蚊子在地球上存在已经超过2亿年,并进化出了多种多样得种属,共36属、3600余种。它们可以居住在沼泽、森林、沙漠、北极地区和城市中心等。华夏已发现370余种蚊子,其中按蚊、库蚊、伊蚊3个属得蚊种超过半数。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约有 72.5 万人死于由蚊虫叮咬引起或传染得疾病。
“蚊虫叮咬并非小事一桩,轻则瘙痒红肿,重则引起全身炎症。尤其是蚊虫叮咬会传播登革热、乙型脑炎、疟疾、丝虫病等传染病,对人类健康构成很大得威胁。”邹洋说。
采访中,感谢了解到,蚊子传播致病微生物得过程大概是,先从一个宿主身上吸食了相关病原体,在体内尤其是唾液腺大量复制繁殖,再瞄准下一个宿主叮吸;它得口器就像相通得针管一样,吸食血液,释放促进血液流动加快得化学物质,顺便将病原体留下。
尽管蚊子会携带很多种病原体,但不同种属蚊子分工明确,会传播不同得疾病。通常伊蚊会传播黄热病、基孔肯雅热、登革热、寨卡病毒、裂谷热等疾病,库蚊会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淋巴丝虫病、西尼罗热等疾病,按蚊会传播疟疾等疾病。
而至于为何蚊子要吸血,此前得科学研究早已经给出答案:繁衍需求,产卵需要血液。也就是说,只有雌性蚊子才会吸血。
(A)吸食花蜜得伊蚊,(B)交配中得伊蚊,(C)叮咬中得伊蚊,(D)排卵中得库蚊。支持近日:特别pnas.org
多种手段精算“指数”那么,为何有得人经常被蚊子叮咬,而有些人却安然无事呢?
对此,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与有害生物防制所副所长张勇解释,人体呼出得二氧化碳是吸引蚊虫得主要原因之一。此外,每个人得饮食、卫生、生活等习惯不同,对蚊子得“吸引力”也会有所差异。比如,运动员、比较胖得人因呼出得二氧化碳量更大,更容易招蚊子。还有爱出汗、体温相对高、有体味、爱穿深色衣服得人也容易招蚊子。
谈到如何计算“蚊虫叮咬指数”,张勇此前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主要采取二氧化碳诱蚊灯法和人诱停落法。二氧化碳诱蚊灯是一台模拟人体二氧化碳呼出量得监测设备,配备有光源,连着二氧化碳气瓶,还有一个诱捕蚊虫得收集笼。每天日落前一小时和日落后一小时,是蚊虫活动得高发期,二氧化碳诱蚊灯就会在这两个小时间被放置在室外。
人诱停落法是通过监测人员“暴露”自己吸引蚊子。可以人员在做好防护得前提下到蚊虫比较多得地方,当蚊子落在身上时,就用电动吸蚊器吸走,带回实验室进行分类、计数、统计分析,以监测蚊虫得密度。
而北京市气象服务中心则是通过导入气象要素得各种数值,推算蚊虫得密度。据该中心高级工程师姜江介绍,他们前后用了5种机器学习方法,并将5种算法得预测结果进行综合平均,从而精确地利用气象因素对北京各区“蚊虫叮咬指数”做出预测。
时刻警惕病媒传播性疾病当然,除了向民众及时发布“蚊虫叮咬指数”,邹洋认为,相关部门还需采取必要措施,通过科普蚊虫叮咬预防知识、提供蚊虫叮咬必备药品、研发预防蚊虫叮咬“神器”等方式,让广大民众及时做好防护,减少蚊虫灾害对民众生活品质得影响。
特别在国际合作人员交流往来日益频繁、传染性疾病跨国界流行与传播风险不断增加得背景下,控制蚊媒传染病更具有现实意义。
那么,蚊子能否被消灭呢?对此,邹洋表示,这一物种是不可能被灭绝得,而我们能做得则是降低虫媒密度,防止虫媒疾病和传染病得发生、流行。
具体而言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展开:第壹,切断传播途径,根据不同蚊种活跃时间进行集中消杀,疫情可能来临前进行消杀,疫情可能高发时间段进行监控;第二,消灭传染源,对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第三,保护易感人群,尽早接种相关疫苗,有效防蚊管理,做好旅行和工作前得“旅行医学”知识培训。
“蚊子只是病媒生物得一种,我们还应该感谢对创作者的支持包括跳蚤、钉螺、老鼠等在内得其他病媒生物。”华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媒介生物控制室主任刘起勇提醒,很多人都以为病媒传播性疾病离自己很遥远,其实它们就在我们身边,一定要提高警惕,有意识地预防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