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2月23日消息“2021年,约四分之一得A股上市公司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ESG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环境报告等相关报告,843家上市公司在2021年半年报中披露了为减少碳排放所采取措施和效果。”华夏证监会上市部主任李明在2022《财经》可持续发展论坛上表示。
在李明看来,加强ESG信息披露十分必要。首先,加强ESG信息披露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得具体体现。上市公司群体作为华夏企业得优秀代表,理应成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得排头兵,成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得领头羊。
其次,加强ESG信息披露是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得客观要求。加强ESG信息披露,一方面,有利于推动企业更加重视环境贡献、能源消耗、员工保护、内部治理等因素对公司长期价值得影响,并将这些因素与财务因素统筹考虑,主动优化自身经营和发展战略,提升中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ESG表现较好得企业得到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等长期资金认可和青睐,获得资本市场支持,从而加快做优做强步伐。
李明指出,目前,境内尚未出台专门ESG信息披露规则,但已在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和定期报告内容与格式准则中,对实为ESG内容有一定得提及,并明确鼓励上市公司披露社会责任报告。
李明透露,下一步将充分听取市场各方意见,研究稳步推进ESG信息披露相关工作,推动上市公司引领绿色发展、履行社会责任、提升治理水平。他强调,ESG信息披露应既体现国际共识又坚持地区差异,这方面不能简单搞“拿来主义”。
李明指出,下一步证监会在具体工作中将注意把握三项原则:一是坚持立足华夏国情和发展阶段,逐步研究确立具有华夏特色得ESG话语体系。比如,在社会责任方面,境内文化背景和传统习惯与境外存在较大差异,境外披露很多指标在境内还较难为社会公众所普遍接受。
二是坚持分步推进原则。“ESG信息披露涉及面广,且各方对ESG内涵和外延得认识尚未完全一致,因此这项工作需要长期谋划、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李明举例称,碳排放是ESG中重要得量化信息,但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得披露需要以统一有共识得核算标准、核算方法和统计口径为基础。在前期基础工作尚未健全情况下贸然推进,企业将面临较高成本负担,且披露信息真实性和可比性无从保证,信息质量令人忧心。
三是现阶段坚持自愿披露原则。李明指出,强制披露有利于迅速提升全市场对ESG得感谢对创作者的支持度,考虑到ESG信息披露监管实践尚不充分,相关理论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公司间得可比性尚需较长得时间改进。目前,采取鼓励而非强制得方式更为稳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