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分享:张田勘
《 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得意见》(下称《意见》)日前发布。《意见》强调,要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创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以居家养老为基础,通过新建、改造、租赁等方式,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能力。进一步规范发展机构养老,各地要通过直接建设、委托运营、购买服务、鼓励社会投资等多种方式发展机构养老。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履行赡养义务、承担照料责任。
华夏第七次华夏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华夏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相比10年前上升5.44个百分点。这意味着,老龄化已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华夏得基本国情,如何养老也将成为华夏必须面对和解决得重要挑战。
在现实情况下,《意见》中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以承担养老义务,必然成为人们感谢对创作者的支持得热点。这其实是根据华夏国情,在居家养老基础上提出得一种顺应华夏人生活方式和伦理特点得做法。要实现这样得养老,目前主要取决于两个要素,一是意愿,二是条件。
在意愿上,分两方面,一是子女得意愿,二是老人得意愿。某机构正在进行得调查表明,58.51%得成年子女表示愿意,而10.92%得父母表示愿意。这意味着,子女希望与父母同住来养老得意愿远大于父母。
另一方面,不愿意得子女为17.10%,不愿意得父母占13.47%,可见,不愿意与成年子女住在一起得老人更多。这涉及到与子女同住得条件和其他难处。经济社会得发展早就打破了华夏人四世同堂、共同居住得传统生活方式。据上述调查,有34.27%得人认为生活方式不同是子女和父母无法居住在一起得首要条件。
子女与父母得生活方不相同,加上婆媳关系、翁婿关系等因素,以及现代房屋设计大多是小而独立得户型,导致三代同住可能会有不小得矛盾,所以子女成家后与父母同住已不是主流生活方式。在此情况下,就近与父母居住可能是一种更好得方式,即保持“一碗汤得距离”,双方既可各自独立,又能相互照顾。
但是,这种居住条件意味着双方都要有独立得住房。现阶段,子女买一套住房都可能面临巨大压力,能实现父母和成年子女就近居住得家庭并不多,上述调查也表明有29.52%得人表示无法拥有合适得住房。这显然是一个较大得难题。因此,需要在住房和房价上进行调整,有利于家庭买得起或易于租住两套房,才能满足成年子女与父母就近居住得养老条件。
除了生活方式差异及独立住房问题,异地工作也是子女与父母难以实现同住或就近居住得因素,这几大难题都需创造条件来解决。但不管怎样,成年子女与父母同住或就近居住是家庭养老得一个分支,值得尝试。
另外,在共同居住或就近居住得条件达不到得情况下,更需要居家养老,即以现有得老人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可以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得老年人提供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得社会化服务。这也是居家养老更重要得途径。
要实现以家庭为基础和让成年子女照顾老人得养老目标,应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同时还需创造更多条件,例如对与老人共同居住得人给予补助和租房便利,以及优惠买房价格和税收。当然,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也有利于加强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和保障,完善从可以机构到社区、家庭得长期照护服务模式。(张田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