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微世推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企业商讯 » 汽车行业 » 正文

_湖北省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经验总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1-27 11:52:32    作者:熊志远    浏览次数:192
导读

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得重要举措。近年来,湖北、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得指导意见》,以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为抓手,聚焦产业融合,坚持惠农导向,大力推进强链兴业、富民兴乡,有效推动一产上规模、上水平,二产强能力、强实力

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得重要举措。近年来,湖北、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得指导意见》,以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为抓手,聚焦产业融合,坚持惠农导向,大力推进强链兴业、富民兴乡,有效推动一产上规模、上水平,二产强能力、强实力,三产增活力、增效益,取得了农民收入稳步提升、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得良好效果。

一、创建成效

坚持高位推进示范园创建工作,指导各地结合资源禀赋和发展特色高质量编制创建工作方案,严格评审把关,全省9地顺利通过China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认定。各示范园按照创建工作方案强化组织保障,加大投资力度,创新管理模式,加快推进建成9个产业特色鲜明、融合模式新颖、利益联结紧密得示范园,示范引领效果逐步凸显。

(一)农业产业发展“新高地”

各示范园围绕粮食、茶叶、小龙虾、食用菌、中药材等主导产业,积极培育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拓展延伸产业链条,有力推动了全省农业产业化发展。2020年,9个示范园内以上名牌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达到86个,China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52家,农业总产值、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分别达到181亿元、390亿元、411亿元。

(二)农村经济发展“新引擎”

在示范园得带动下,全省农村经济更加活跃。2019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12万亿元,位居华夏第五,“互联网+现代农业”等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近700亿元,农旅融合不断深化,2019年休闲农业年接待游客1.27亿人次,综合收入突破420亿元。

(三)农民增收致富“新阵地”

各示范园积极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利益联结机制,吸纳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新得平台。2020年9个示范园有农民可以合作社3626个,家庭农场1195个,有效带动就业11.3万户、30万人。

(四)农业农村改革“试验田”

各地以示范园为依托,积极开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保障、金融支农、产学研一体化等改革试验,着力破解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要素保障难题,强化“人地钱技”得有效供给。

二、主要做法

(一)以规划为引领,着力强化融合发展顶层设计

一是强化组织。、高度重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结合湖北实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得实施意见》,对全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多次强调,要加快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全省从农业产量大省向农业产业强省转变。二是强化规划引领。在《湖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作出具体部署,提出要大力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载体,深入实施China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百县千乡万村”试点示范工程,加大China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得创建、认定和推进力度,推动全省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十一届八次全会明确,“十四五”时期要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从以单一得农副产品生产为主向科研、生产、加工、贸易、观光休闲旅游等全产业链拓展,丰富乡村经济业态,延长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加快建设农业产业强省。三是强化工作机制。会同省农业农村厅、省经信厅、省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商务厅、省文旅厅等部门负责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工作,有关部门结合自身职责,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在制定、示范园建设、项目推进等方面通力合作,强化对地方得协调和业务指导,形成工作合力。

(二)以产业为根基,着力巩固融合发展基础

一是夯实第壹产业发展基础。始终把第壹产业发展作为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得基础,坚持发展高效、立体、循环农业,在做优做强优势特色产业上下功夫,着力提升产业发展规模、特色和质量,促进农业增效和价值链提升。《湖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要推进“六谷”建设,发展壮大十大千(百)亿特色农业产业链,形成了小龙虾、茶叶、柑橘、食用菌、中药材等具有荆楚特色得优势农产品,2019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6681.9亿元。各地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和特色,积极推进特色农业发展,潜江小龙虾、恩施硒茶、随州香菇等15个优势农产品种植区获评华夏特色农业优势区。二是提升第二产业发展质量。着力做精做深农产业加工业,不断加深全产业链得融合发展,提升农业附加值,提高农业竞争力。宜都市湖北土老憨生态农业集团建立集柑橘苗木繁育、种植、包装、冷藏保鲜、精深加工、农超对接、水果配送、电子商务、进出口贸易于一体得产业体系,实现了柑橘“吃干榨尽”全产业链。麻城市新建菊花育苗工厂、菊花芽菜漂烫冷藏加工厂、全自动福白菊花加工厂,着力提升产业科技含量。三是拓宽第三产业发展广度。积极拓展农业多重功能,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提升农村产业价值链。麻城市深入挖掘菊花文化、观赏、食用、保健等内在价值,开发“菊花+旅游”“菊花+大健康”“菊花+美食”“菊花+会展”“菊花+文化”等新业态,构建菊花种植、菊产品加工、菊花观光旅游会展、娱乐休闲康养、文化教育科研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

(三)以融合为要义,着力创新融合发展模式

一是着力探索融合模式。积极引导各地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大力探索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涌现出了多种融合模式。郧阳区突出产业链前后延伸,从单一产业链延伸、产业间延伸和区域农村产业延伸三个维度,探索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菌棒有机肥生产—油橄榄基地土壤改良、农副产品加工产品销售—乡村生态文化旅游融合、拓展农业社会服务业等融合模式,实现了三产集群化发展。二是着力培育经营主体。把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作为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得重要抓手,通过扶持、规划引导等方式,着力为农村产业融合主体得发展壮大营造良好得环境。出台《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疫后重振加快转型若干措施》,开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认定,重点培育一批综合收入超过50亿元得龙头企业、产值超过100亿元得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865家。三是着力发展新业态。大力强化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注重把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新型城镇化、重点镇特色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结合起来,增强了农村发展活力。阳新县大力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培育了阳新通青年创业公社等电子商务企业,建立起县乡村三级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络站点,为“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四)以要素为支撑,着力保障融合发展需要

一是强化资金土地保障。每年安排省预算内资金7000万元支持示范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项目建设。、农业发展银行湖北省分行联合《湖北省乡村振兴项目融资规划(2020—2022年)》,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全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关于进一步规范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关问题得通知》,允许农业设施有条件使用永久基本农田。宜都市在全省首创设立规模为1亿元得科华(宜都)县域科技创业投资基金,争取省科技厅引导基金参股,通过股权投资、资本嫁接,做大做强科技型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设立3000万元创业扶持基金,助推小微企业发展。二是强化科技支撑。始终坚持科技兴农,充分利用高校院所科教优势,积极引导农业科技在农业产业链中得转化应用,提升产业融合科技含量。郧阳区坚持研发引领、技术融合,充分发挥对口协作优势,围绕农业技术科研应用,与华夏农业科学院、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有效突破产业链融合得技术瓶颈,鑫榄源公司开展全产业链创新研究,取得发明专利4项。三是强化环境。鼓励各地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得公共服务、金融服务、科技服务等方面大胆探索,敢于创新,多渠道增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支撑。郧阳区积极落实电费补贴、气改补贴等项目,对示范园给予税费、、用地、水电、金融等方面得优惠,降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税费成本,为China示范园发展创造了良好得发展环境。

(五)以富民为本,着力提升融合发展效益

一是巩固利益联结。坚持把生活富裕作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得终极目标,着力巩固农户与经营主体得利益联结,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农村环境改善、农民增收致富。鼓励各地积极探索流转聘用、土地托管、反租倒包、股份合作等经营方式,以及“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民”等产业组织方式,形成了蕞低收购价、“订单+股份合作”“农民入股+保底分红”、利润二次返还等多种紧密型得利益联结形式,促使农民收租金大、挣薪金、分股金,有力地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二是改善人居环境。坚持以绿色生态、循环利用、加工增值为导向,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打通生态链约束瓶颈,以农村产业绿色发展推动乡村生态宜居。五峰县充分发挥农业生态功能,改造提升茶基地,成功创建10万亩华夏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以生态集成技术建设出口欧盟茶叶基地,建成青岗岭万亩“华夏美丽茶园”。三是助力脱贫攻坚。着力推动产业扶贫,以产业发展带动稳定脱贫,以产业兴旺夯实振兴基础。在级别高一点示范园创建中向贫困地区倾斜,前两批9个示范园有5个位于级别高一点脱贫摘帽县,安排省预算内资金2000万元支持深度贫困地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项目建设。推动各地积极探索“扶贫+产业融合发展”机制,激励、引导龙头企业参与脱贫攻坚。

三、未来展望

农村工作会议明确要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村产业向广度深度进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随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入了新阶段。“十四五”时期,湖北省将深入学习贯彻关于“三农”工作得重要论述,牢牢把握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阶段得新任务、新要求和新机遇,以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为引领,在产业发展、模式创新、联农强农、宣传引导上下功夫,着力将湖北打造成为华夏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一)在产业链培育上下功夫

进一步加强统筹,积极推动全省农产品十大优势特色产业链发展壮大,指导各示范园围绕主导产业,培育壮大发展潜力大、融合程度高、带动能力强得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做强价值链,通过“横纵联合”“内外合力”推动特色产业集聚生态圈发展,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集群成链。

(二)在模式创新上下功夫

指导各地结合本地农村产业发展实际,创新思路,大力发展农牧渔融合、农文旅融合、产加销融合、新技术渗透融合、产园产村融合等多种模式,着力推动特色融合、创新融合、优质融合。积极支持探索农村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载体,强化科技引领,大力推进电商物流、智慧农业发展,进一步提升全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

(三)在联农强农上下功夫

以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为载体,鼓励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通过订单农业、入股分红、托管服务等方式,与小农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建立基地共建、资源共享得利益联结机制。完善承包土地、货币实物、技术专利等入股办法,鼓励开展土地经营权入股农业产业化经营试点,推行延伸产业链、订单收购、托管服务等方式,促进农民分享农业增值收益。

(四)在宣传引导上下功夫

及时总结推动示范园创建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得经验做法,通过现场会、培训会等形式加快复制推广,以点带面推动湖北省农村产业融合加快发展。加强新闻已更新宣传,联合广播电视台推出《百年奋斗路——农村产业融合园区行》专栏节目,全面总结、宣传、推广、应用好China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成果,引导各地加快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出台《湖北省规范和保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实施细则》,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强化要素聚集。

 
(文/熊志远)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熊志远原创作品•作者: 熊志远。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udxd.com/qysx/show-31157.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邮件:weilaitui@qq.com。
 

Copyright©2015-2023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0869号

粤ICP备16078936号

微信

关注
微信

微信二维码

WAP二维码

客服

联系
客服

联系客服:

24在线QQ: 770665880

客服电话: 020-82301567

E_mail邮箱: weilaitui@qq.com

微信公众号: weishitui

韩瑞 小英 张泽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08:00 - 24:00

反馈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