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微世推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企业商讯 » 行业要点 » 正文

可降解塑料迎新政_行业掀起涨停狂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0-04 19:06:51    作者:本站小编:杨旭    浏览次数:168
导读

昨日,发展、生态环境部联合了《“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该《方案》要求,进一步完善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体系,压实地方、部门和企业责任,聚焦重点环节、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积极推动塑料生产和使用源头减量、科学稳妥推广塑料替代产品,加快推进塑料废弃物规范回收利用。“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

昨日,发展、生态环境部联合了《“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

该《方案》要求,进一步完善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体系,压实地方、部门和企业责任,聚焦重点环节、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积极推动塑料生产和使用源头减量、科学稳妥推广塑料替代产品,加快推进塑料废弃物规范回收利用。

“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的目标是:

到2025年,在源头减量方面基本实现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规模达到1000万个;

在回收处置方面,大幅提高塑料废弃物收集转运效率,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80万吨/日,农膜回收率达到85%;

在垃圾清理方面,重点水域、重点旅游景区、农村地区的历史遗留露天塑料垃圾基本清零。

有效控制塑料垃圾向自然环境的现象。

受此消息提振,今日A股可降解塑料概念股走强。板块指数上涨0.03%,进入下半年以来累计涨幅达30.84%

截至收盘,国立科技、华信新材均20cm涨停,丹化科技、茶花股份、天原股份10cm涨停,新疆天业、湖北宜化等股拉升上涨。

1

蓝海市场

人类社会生产的塑料制品,近半数最终都会进行填埋处理或流入自然环境中。而塑料的自然降解一般长达百年以上,存留的塑料垃圾不仅对土壤、水体乃至生物链产生了极大的危害,还占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目前可降解塑料是主流的解决手段。

目前全球生物降解塑料的渗透率普遍在3%以下,中国的渗透率则仅有0.62%,仍处于较低水平。

实际上,早在2012年,我国的可降解塑料市场就已经起步,只不过因为早期市场需求低迷,而且原材料成本较高、产能有限,所以行业整体的发展比较缓慢,甚至一些较早进场的企业也因为订单长期不足而被迫转型。

据统计, 2012~2020年间,平均年复合增长率仅为9.63%,到2020年达到48万吨/年,同年的市场需求则为64万吨/年,产能缺口较大。

我国可降解塑料变化趋势,万吨/年

直到去年1月,《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出台,要求有序禁止或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积极推广替代产品,市场称之为“禁塑令”。

受此影响,作为传统塑料替代产品的可降解塑料开始备受市场青睐。预计在“十四五”期间,可降解塑料的市场将以11.3%的年复合增速,到2025年实现可降解塑料替代率30%,需求量较现在增长30倍以上,市场规模超过500亿元。

我国可降解塑料市场规模变化趋势,亿元

目前全球可降解塑料的产能规模约为99.6万吨/年,其中48万吨在中国;全球在建工程供给138.1万吨/年,其中有128.7万吨来自中国。

如今全国合计在建产能约176.7万吨,但在新限塑的压力下,可降解塑料的需求很可能将达到270万吨,供给端的缺口仍在93万吨以上。

而国内可降解塑料现在的有效产能仅有25万吨,缺口巨大,是典型的蓝海市场。随着行业景气度提升,相关公司的业绩有望迎来爆发。

2

行业动作频频

不可降解塑料如PP、PET、 PE等价格较低,可降解塑料价格则明显高于它们,目前主流可降解塑料如PLA、PHA、 PBAT的价格分别在1.6-3万元/吨、4万元/吨、1.4-2.5万元/吨左右,是PE价格的2~5倍, 而PCL 的价格甚至高达7万元/吨,是PE价格的9.5倍。

不过即便如此,在各国环保的带动下,可降解塑料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产能利用率低、技术水平较低和原料价格高,是导致我国可降解塑料价格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国内部分领先企业正在通过自主研发与合作研发等方式,积极突破技术壁垒,以求获得成本优势。

如,中粮科技技术和比利时格拉特共同在安徽建立玉米-乳酸-丙交酯-聚乳酸的全产业链生产基地,已基本掌握丙交酯生产工艺和加工技术;浙江海正与长春应化所共同研发丙交酯技术工艺,已成功下线生产,实现部分自供。

此外,中科院理化所研究出了成本低、力学性能高、生物安全性良好的PBAT 生产技术,汇盈新材料、金晖兆隆和悦泰生物等公司通过授权获得该使用权,也在一定程度解决了高成本难题。

禁塑令出台的一年多以来,可降解塑料产品的销售价格一路攀升。如在禁塑令之前,PLA的价格为2万元/吨,现在的市场价则高达5万元/吨,直接提升了行业的整体盈利水平。

目前行业内各企业正在积极扩张,未来几年新增规划产能800万吨/年以上,仅2021~ 2022年已经明确的新增产能就有370万吨之多。

而为解决资金缺口问题,各大厂商也是多措并举、各显神通。

如长虹高科2021年5月21日公布可转债发行预案,拟发行总额不超过7亿元(含)的可转换公司债券,期限6年,募集资金拟用于“60万吨全生物降解热塑性塑料产业化项目(一期)二次投资”。

金丹科技于2021年1月发布募投项目变更公告,结合“禁塑”以及生物可降解材料未来市场情况,公司管理层认为有必要在原先设计的1万吨聚乳酸产能基础上进行适当扩充,目前公司董事会正在组织相关人员分析论证扩大本项目投资规模的可行性及实施方案。

随着在建项目的逐步投产,这些都将成为各企业营收的主要增长点。

3

尾声

展望未来,随着内需市场开始全面打开,可降解塑料行业供需矛盾加剧。

从近期出台的一系列看,层面的力度和决心很大,后续还有可能会陆续出台相关配套。这意味着,真正受益标的拥有中长期机会,但部分只是在概念层面受益的标的,投资者仍需规避。

未来可降解塑料在购物袋、外卖和快递等领域有望加速推广普及,建议重点关注。

 
(文/本站小编:杨旭)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本站小编:杨旭原创作品•作者: 本站小编:杨旭。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udxd.com/qysx/show-2016.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邮件:weilaitui@qq.com。
 

Copyright©2015-2023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0869号

粤ICP备16078936号

微信

关注
微信

微信二维码

WAP二维码

客服

联系
客服

联系客服:

24在线QQ: 770665880

客服电话: 020-82301567

E_mail邮箱: weilaitui@qq.com

微信公众号: weishitui

韩瑞 小英 张泽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08:00 - 24:00

反馈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