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微世推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企业商讯 » 企业资讯 » 正文

与当代青年敞开心扉对话,让宏大主题走进年轻人心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6-13 07:05:14    浏览次数:176
导读

昨晚,大型电视主题节目《时间的答卷》第二章“血肉”在东方卫视播出,深度聚焦“草原额吉”都贵玛的故事,呈现党和人民互为血肉

昨晚,大型电视主题节目《时间的答卷》第二章“血肉”在东方卫视播出,深度聚焦“草原额吉”都贵玛的故事,呈现党和人民互为血肉、唇齿相依的温情。“三千孤儿入内蒙”的历史,是几代人传颂的党史佳话。百年来,党和人民早已如同血与肉、鱼与水、种子与土地一般不可分割。为记录这段牵动人心的往事,《时间的答卷》节目组赶赴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登门拜访被授予“上海市荣誉市民”称号的都贵玛。“我唯一惋惜的是,当年条件不好,没能给孩子们拍照,没有留下他们小时候的纪念。”79岁高龄老人的朴素话语令闻者动容。

《时间的答卷》以电视化、艺术化形式倾情演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刚开播即受到广大电视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的喜爱。据“中国视听大数据”(VCB)统计,该片首播收视份额1.121,排名专题节目第一。电视作品如何体现对“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这一命题的深入思考?“人是永远的‘答卷人’,不停回应着时代、人民提出的要求。如果想让这张答卷达到合格,就必须满足信仰的坚定、党性的纯洁、人民性的建立、自我的修正和警醒等前提。”节目总顾问、著名军旅作家王树增指出,这些品质和精神化入了《时间的答卷》每一集的分主题中,塑造出如都贵玛那样一个或者一群“答卷人”的形象。

勾勒优秀员的鲜活群像,用诗意镜头牵起广泛共情

在新中国物资最困难的时期,淳朴善良的内蒙古人民用草原般宽广的胸怀,接纳了3000多名从上海等地出发的孤儿,书写了一段超越血缘、地域和民族的历史佳话。当时年仅19岁的党员都贵玛主动承担了28个婴幼儿的养育任务,“接一个,活一个;活一个,壮一个”就是草原人民的郑重承诺。《时间的答卷》“血肉”篇章真实还原了都贵玛和“孩子”之间骨血相连的往事,他们彼此守望相助奠定了党与人民的情感基石。节目不仅把演播室搬到了都贵玛家的客厅,还邀请总理的侄女周秉建、《的孩子》作者萨仁托娅和被都贵玛养育过的孩子们,一同回溯困难年代的真情故事。这些“孩子”刚到草原时,最小的只有6个月大。“我们刚进草原时,衣服上都夹着一块小布条,上面的数字编号就是我们的名字。后来,额吉给我们每个人都取了好听的名字。”64岁的扎拉嘎木吉是都贵玛照顾时间最长的一个孩子,他说,“扎拉嘎木吉”的意思就是“传承”“继承”。

“都贵玛所代表的最重要意义就在于,人不为一己私利、不为政党的利益,而是永远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为了人民的福祉不懈奋斗。”王树增认为,人前赴后继、矢志不渝追求的就是为谋幸福、为谋复兴。《时间的答卷》由广播电视组织,上海宣传部指导,上海市广播电视局、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卫视中心承担制作。节目以“初心”“血肉”“公仆”“忠诚”“自强”“胸怀”“奋斗”“担当”八个篇章,勾画人的精神谱系,赓续人的精神血脉。“《时间的答卷》凸显了人民性的‘支柱’作用,让观众深切感受到,只有才能救中国,只有才能够引领走向复兴之路,只有才能够让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生活越来越好、越来越幸福。”

《时间的答卷》勾勒出16位不同时期优秀员的鲜活群像,他们的故事催人泪下、催人奋进。在“忠诚”篇里,著名演员胡歌扮演的“帕米尔雄鹰”拉齐尼·巴依卡有着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2021年1月4日,这位塔吉克族护边员为解救落入冰窟的儿童,不幸英勇牺牲,年仅41岁。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高喊着:“先救孩子!”拉齐尼是全家第三代护边员,自从接过了祖传的护边图后,他与边防官兵一同守护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雪域。整整17年里,拉齐尼遇到很多生死攸关的险境,但他从未退缩、犹豫。“我是党员,最难的路,我带头在前面!”从拉齐尼·巴依卡的朴实话语中,胡歌看到了党员无比坚定的信念。“只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与祖国人民的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他才是一名真正的员。”胡歌希望不仅要把拉齐尼这个角色演好 ,“还要努力让自己也活成他的那个样子”。

近期,以《时间的答卷》为代表的影视节目成为收视热点,它们“短平快”地突入时代生活的现场,聚焦人生的闪光片段,真实地、迅捷地描摹英雄模范人物。王树增认为,这类“文艺轻骑兵”式的作品采撷真实事件、人物和细节,用最短的时间和篇幅给予观众最直接的心灵冲击,具有鲜明的主题指向。“作品以人物为构架核心,选取最惊心动魄的切片并予以聚焦放大,让观众一眼能看到人生的本质。这类作品特别适合当下观众的观赏习惯,用更观照人性的镜头语言勾连起广泛共情。”

与当代青年敞开心扉对话,让宏大主题走进年轻人心里

的百年奋斗史,是一部民族的青春奋斗史。宏大的主题叙事如何走进当下青年的心里?《时间的答卷》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影视化表达,贯通了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与光明伟大的未来。“电视媒体的受众群体是最普通的民众,同时也以青年为主体,它必须兼顾他们在审美方面的需求。”王树增认为,通过视觉化、艺术化手法回溯历史,与年轻人敞开心扉地交流,是《时间的答卷》的创新之举。

“初心”篇精心选取李大钊与百年前北大青年的对话场景,其实也是对当代青年的一次诘问:为谋复兴,年轻人应该怎么做?“最后,我们得出一个结论——青年处在怎样的精神状态,时代就呈现怎样的精神面貌。是消沉还是奋起,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王树增看来,《时间的答卷》采用历史还原、现场访谈、影视演绎等多元表达方式,尝试以时空交错的艺术手法形成“穿越感”,赋予重大题材创作以时代审美风格,无疑是具有开拓性、开创性的。而基于大量党史研究和实地探访,节目所呈现出的真实细节则更令人动容。

在“血肉”篇里,都贵玛一家四世同堂的画面让许多观众心生感慨,许多“孩子”还通过社交网络与“额吉”紧紧相连。“我跟孩子们有一个微信群,他们经常在群里跟我讲讲家长里短。我要找他们也很方便,头像点一下,就可以打电话或者直接视频了。”老人用手指熟稔地划过手机相册里的一张张照片,如数家珍地介绍着孩子们幸福的小家庭。在这个标注为“孩子”的微信群里,有20多个都贵玛当年照顾过的孤儿,老额吉不会打字,平时就用一个手指点语音发送,一说就是一长串……涌动着浓厚生活气息的镜头语言,让年轻观众在都贵玛老人的故事里找到最亲切的交集,形成生机勃勃的时代共振。

据《时间的答卷》制片人、总导演陈辰介绍,除了挖掘具有青春感的细节,《时间的答卷》还大胆创新,运用沉浸式还原、跨时空对话、虚实场景结合穿插等艺术手法,呈现出感人至深且富有浪漫美感的视听效果,带领观众重回历史现场,重温红色故事。半个多世纪前,3000多名南方孤儿踏上了前往内蒙古大草原的列车;如今,节目组邀请了十多位“孩子”来到录制现场,并用裸眼3D实景等艺术手法还原了呼和浩特火车站历史现场。置身于记忆中熟悉的场景,步入暮年的他们思绪奔涌,心潮澎湃:“我的根在草原,我永远是草原儿女。”据悉,接下来《时间的答卷》还将讲述焦裕禄、邓稼先、毛相林等党员故事,通过东方卫视、学习强国播出。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udxd.com/qysx/show-1437.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邮件:weilaitui@qq.com。
 

Copyright©2015-2023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0869号

粤ICP备16078936号

微信

关注
微信

微信二维码

WAP二维码

客服

联系
客服

联系客服:

24在线QQ: 770665880

客服电话: 020-82301567

E_mail邮箱: weilaitui@qq.com

微信公众号: weishitui

韩瑞 小英 张泽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08:00 - 24:00

反馈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