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微世推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企业商讯 » 供求资讯 » 正文

端子铆压切片截面判定标准_不良分析及解决办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14 00:18:08    作者:李廷轩    浏览次数:179
导读

端子铆压切片标准截面压接翼搭接长度符合要求,压接翼有相互接触与支撑,支撑长度大于1/2料厚,如下左图,OK。压接翼搭接长度不够,如上右图,NG。原因:压接翼未锁紧①端子压接面积太小(线芯太大);②错误得压接模。解决:用更大压接面积得端子或者使用OD更小得线芯。压接翼内所有导体都有明显变形,导体与包筒之间得缝

端子铆压切片标准截面

压接翼搭接长度符合要求,压接翼有相互接触与支撑,支撑长度大于1/2料厚,如下左图,OK。

压接翼搭接长度不够,如上右图,NG。

原因:压接翼未锁紧①端子压接面积太小(线芯太大);②错误得压接模。

解决:用更大压接面积得端子或者使用OD更小得线芯。

压接翼内所有导体都有明显变形,导体与包筒之间得缝隙是由于导体不规则得分布导致可接受,如下左图,OK。

导体无明显变形,如上右图,NG。

解决:检查线得规格及线芯股数,检查压接高度是否符合要求。

底部厚度小于3/4S,如下图,NG。

原因:过压;包筒底部厚度小于75%S料厚,另外过压导致底部明显压接毛刺。

解决:调整压接高度,包筒底部厚度至少大于75%S,毛刺高度要小于一个料厚。

压接翼末端和包筒底部距离,未有触到底部(如下左图)或未有触到侧壁(如下右图),OK。

压接翼末端和包筒底部或内侧壁出自一个明显得距离。

压接翼末端触到底部,如下左图,NG。

原因:压接翼碰到包筒底部。

解决:①压接高度可能过低,调整压接高度;②检查端子压接翼是否对称。

压接翼末端触到侧壁,如上右图,NG。

原因:压接翼碰到包筒内侧壁。

解决:①检查压接高度;②检查端子压接翼位置是否对称。

一侧得压接翼未有包住导体,但内部导体有明显变形 ,压接翼靠近内侧壁,一侧得压接翼未有包住导体,如下左图可接受,OK。

一侧得压接翼碰到内侧壁,包住得单根或者多根导体未有变形,如上右图,NG。

解决:① 检查端子压接翼是否对称;②确认压接高度;③确认开线皮制程,确认是否有导体被切断。

压接翼支撑角度小于30°符合要求,如下左图,OK。

压接翼支撑角度大于30°,如上右图,NG。

原因:支撑角度大于30°,并导致CFE压接卷曲末端间距大于50%S料厚。

解决:① 检查压接高度;②确认压接刀片是否磨损;③检查端子压接翼对称性。

压接翼切线不是一条直线时,取两支撑点得直线作为切线去计算支撑角度如下图,OK。

底部毛刺宽度大于0.5S,如下左图,NG。

原因:要求毛刺高度小于1S,毛刺宽度小于0.5S。

解决:如图圆形得棱边表明压接底刀磨损导致毛刺产生,需检查与更换压接底刀。

底部毛刺高度大于1S,如上右图,NG。

原因:要求毛刺高度小于1S,毛刺宽度小于0.5S。

解决:①新得压接模过压,需要调成压接高度;②上刀和下刀未对齐,偏移,需要调整压接模。

上压刀与底座碰撞产生凹痕,如下图,NG。

原因:压刀和底刀碰撞而产生得压接轮廓中得凹痕,底刀受损产生毛刺。

解决:调整压接模;检查与更换压接模。

端子包筒内壁产生裂纹,如下图,NG。

原因:包筒内壁,外壁不允许有裂纹。

解决:底刀受损导致裂纹;及时检查与更换底刀。

端子包筒上内壁有明显裂纹,NG;若继续研磨,裂纹消失,可接受。

解决:切片位置靠近锯齿槽,继续研磨切面,正常情况裂纹会消失。若裂纹未消失应检查端子材质及调整压接模。

导体跑出端子压接翼包筒,如下图,NG。

解决:①确认导体刷型情况,是否导体分散;②确认导线得定位。

绝缘层被压入端子包筒,如下图,NG。

解决:① 确认开线皮长度;②确认压机模定位。

W型端子参考F型端子切面要求。端子包筒内部导体明显变形,如下左图,OK。

W型端子内部导体无变形,如上右图,NG。

解决:调整(降低)压接高度或增加线芯股数。

旗型端子铆压切片截面要求参考F型端子如下图,OK。

导体过压,线芯容易断裂,如下左图;导体变形不明显,如下右图,NG。

解决:调节压接高度。

闭筒端子铆压切片截面要求,导体压缩变形明显,如下左图,OK。

包筒内部无明显变形,且存在缝隙,如上右图,NG。

解决:调整(降低)压接高度或增加线芯股数。

套筒端子铆压切片截面要求,如下左图,OK。

端子包筒内部导体无明显变形,且存在明显缝隙,如上右图,NG。

解决:调整压接高度或增加线芯股数。

端子包筒内部导体明显变形,如下图,OK。

端子包筒内部导体无明显变形,且端子包筒与导体之间缝隙明显,如下图,NG。

解决:调整(降低)压接高度或增加线芯股数。

发布者会员账号C端子切片截面要求(只适用于刺破式端子压接)

压接位置错误,如下左图,NG。

解决:调整压接高度。

导体线径与端子不匹配,端子过大或导体直径过小,如上右图,NG。

解决:更换更大线径得线芯或者更换连接器端子。

线芯松散,如下左图,NG。

原因:线芯与发布者会员账号C不符,压接前,可能有剥离线芯绝缘皮导致线芯松散。

解决:确认压接前线芯绝缘皮会否损伤。

导体且切断,如上右图,NG。

原因:多根线芯被切断压接位置不对。

解决:调整压接参数或者更换线芯。

 
(文/李廷轩)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李廷轩原创作品•作者: 李廷轩。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udxd.com/qysx/show-138299.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邮件:weilaitui@qq.com。
 

Copyright©2015-2023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0869号

粤ICP备16078936号

微信

关注
微信

微信二维码

WAP二维码

客服

联系
客服

联系客服:

24在线QQ: 770665880

客服电话: 020-82301567

E_mail邮箱: weilaitui@qq.com

微信公众号: weishitui

韩瑞 小英 张泽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08:00 - 24:00

反馈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