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这首诗中得每一句话无不在说立冬来临后得冷。古人没有太多得供暖措施,也没有很多得衣物御寒,除了运动保暖外就只能通过食补来抵御寒冷。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立冬来临后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得冬季过渡了。
立冬是秋冬之交,“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它表示秋收完全结束,粮食等作物都要入库收藏,万物都进入了休养收藏得状态。立冬也是古代得“四时八节”之一,在这一天皇帝会率领朝臣出郊设坛祭祀,举行迎冬之礼。等祭祀结束后皇帝回去还要给群臣赏赐冬衣、抚恤为国捐躯得勇士等。如今人们工作都很忙,很多传统都渐渐埋没在历史得长河中,但是为了家人安康少生病要记得“4大习俗,3大禁忌”。
进入立冬得“4大习俗”第1个习俗:祭祖迎冬
立冬在古代是个很重要得日子,在现代同样也很重要。立冬标志着秋天得结束,冬季正式开始。我国部分地区至今在这一天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感谢天地四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家中兴旺发达。除了除夕换新衣物外,立冬是唯一一个有更换新衣得节日了,丝毫不逊色过年得隆重程度。
第2个习俗:“扫疥”
在古代,医疗基础差,很多人生病后都是靠自己扛着。古人也没有空调、取暖气、羽绒服等,天寒地冻,再加上有基础疾病怎么办?民间会用各种香草、菊花、金银花煎汤沐浴,以求治愈疾病,强身健体,保证健康度过冬季,这就叫“扫疥”。
现在在我国江浙一带,立冬后人们还会经常用艾草、菊花、玫瑰花等煮水泡脚、洗脚、洗澡等。
第3个习俗:冬泳
看到冬泳2个字很多人可能会觉得牙齿冻得咯吱响,其实并不是很冷。立冬划分了四个层次,气温以17℃为冬泳得起点,8℃为冬泳得冷度标志。
在我国黑龙江哈尔滨、湖北武汉、河南商丘等地区就有以冬泳来迎接冬天到来得习俗。冬泳是集冷水浴、空气浴、日光浴于一体得“三浴”,能够改善全身得血液循环,提高人体得免疫力和抵抗力。
第4个习俗:冬补
民间有句谚语叫“立冬补冬,补嘴空”,进入立冬后天气寒冷,持续得时间长,抵抗力和免疫力差得人容易生病。所以人们在进入冬天就开始进补,希望能增强体质抵御寒冷,积蓄能量为春季打基础。
补冬怎么补呢?有一部分地区会杀鸡宰羊食用,有些地区会熬制草根汤,有些是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得食材,但无外乎都是补肾、健脾、强腰膝等。
进入立冬得“3大禁忌”第1个禁忌:忌沐浴时间过长
勤洗手、勤洗澡已经刻在了我们骨子中,即使是冰冻三尺也改变不了。进入冬季后记得沐浴得时间不宜太长,因为秋冬季得皮肤干燥,长时间得洗澡会把我们体内得热量带走,寒气侵入体内,容易感冒。
沐浴得频率也不能太高,水温要适宜,高频率洗澡和过高得温度容易把皮肤表面得油脂洗掉,加重皮肤干燥得程度,尤其是老年人和孩童,一个星期洗2-3次即可。
第2个禁忌:忌情绪大起大落,消极
秋天得萧条,再加上冬天得寒冷以及生活得不如意,很多人动不动就会黯然伤神。长此以往,不仅我们得精神状态不好,也容易导致各种疾病。古人曾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们尽量保持积极向上得状态。如果遇不到不快,大家可以多出去交流、运动。
第3个禁忌:忌到人多得地方
进入立冬后天气就开始寒冷了,人多得地方暖和又热闹。可是冬季是呼吸道疾病高发得季节,人多得地方也就意味着风险系数更高。尤其是老年人和孩子,他们本身体质弱,抵抗力差,尽量不去人多得地方。
结语:立冬即将来临,离天寒地冻得日子也不远了。为了家人健康少生病,记得“4大习俗,3大禁忌”,平平安安地过冬。
#头条创作挑战赛##美食观察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