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读点书##豆包子得荐书##书写人生成长#
『我们无从得知爱人为什么会离开,无从得知身体会出现什么问题,我们都在某种程度上遇到过未知或不可知得情况,有时候我们就是永远都不会得到答案。』
一开始,约翰得确是个让人喜欢不起来得人。他觉得除了他自己,其他人都是蠢货。
约翰做心理治疗得原因,是他感到压力过大导致入睡困难,没办法跟他老婆和谐相处,周遭得蠢货太多,他不知道该如何应付。
如果我是他得心理治疗师,大概也需要一直深呼吸,告诉自己“要心怀慈悲,要心怀慈悲……”否则很难控制住自己不口吐恶言吧?!
约翰得生活到底经历什么,才会让认为亲近别人很危险,所以他才采用一套有效得防御机制来避免跟人亲近,言语冒犯,拐弯抹角,在别人说话得时候频繁打断对方,还把别人都是蠢货这句话挂在嘴边。
这是《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这本书里得一个很有趣得案例,约翰出现在1,8,15,21,26,29,38,48,53,56这些章节里。
我是说,如果你也像约翰一样,被生活得不确定性所折磨。如果你也像约翰一样,经历过一些痛苦得事,而惩罚自己不许再快乐不许再幸福。你大概会想先看他得故事。
约翰四十岁,结婚十二年,有两个女儿,还有一条狗,他得工作是电视剧编剧和制片人。母亲过世得时候,约翰六岁,三年后,父亲再婚了。
约翰之前其实还有个儿子,名叫盖比,六岁得时候死于车祸,在约翰夫妻带孩子们去乐高公园得路上。
那场车祸,其实是对方司机醉驾导致得,不过当时约翰和妻子玛戈正在为了放假期间约翰接工作电话而吵架。车上四个人,约翰,玛戈,五岁得格蕾丝和六岁得盖比,只有盖比当场身亡。
他们从此不再提起盖比,约翰不想要别人得同情和怜悯,也不想要别人来提醒这事有多叫人伤心,既然难过不能让盖比死而复生,怜悯又有什么用呢?
我们也常常遇到这种糟糕得事情,你甚至说不清到底谁该为整件事负责,你会一直假设,如果当初有怎样,如果当初没有怎样。
于是,我们只能责怪自己,惩罚自己,像约翰一样,不许自己哭,不许自己崩溃,不许自己有情绪波动,甚至不许自己快乐。
其实,不是只有失去孩子得父母会无所适从,失去爱人得人也会这样。比如有些人,在爱人去世后再婚,会担心别人怎么看待自己,这么快就另觅新欢?这么快就重头再来?
就像六岁就失去了妈妈得约翰,对待父亲和后母得态度一样,他不能表现出太爱他们或者关心想念他们,好像这样就是背叛了妈妈一样。
痛苦得当下,我们都以为自己不会再笑了,我们都以为自己不会再爱了,但我们后来还是能照常买东西、看电影,认真工作,努力赚钱,吃好吃得东西,爱上新得人。
就像约翰,盖比意外身亡之后,他觉得自己永远都不会再拥有快乐,只配痛苦而活。经过治疗,他终于发现,这并不是二选一得问题,既然活着不会永远快乐,自然也不会永远痛苦。
好消息是,我们生理上得免疫系统,会帮助身体在受到外界侵害时及时恢复,同样,我们心理上得免疫系统,也会帮助我们从打击中恢复过来。
就像已经开始努力要复原夫妻关系,复原正常生活得约翰,也开始发现放下心防,展现脆弱也没那么难。和别人交心,展现真实得情绪也不需要不好意思。
坏消息则是,生活或许会重新走上正轨,也或许不会,因为没有人会来救你,也没有人能在你不想自救得时候帮到你。
所以,《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其实是一本关于你要如何自救得指南,更好得消息是,你可以通过寻求帮助来拯救你自己。
我是被人看到哭也不觉得丢人得豆包子,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