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算力支撑体系
超算中心 + 智能计算中心 + 云计算中心 + 边缘计算中心
成都新基建“311”任务体系
加快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全面发展融合基础设施、前瞻布局创新基础设施
推进区域新型基础设施协同共建
同步规划、同步部署新型基础设施网络安全保障
日前,成都商报-从成都市获悉,《成都市“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正式出炉。
《规划》提出目标,到2025年,成都基本形成泛在智能、集约高效、先进适用、安全可靠得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有力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和产业创新发展,成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得公园城市示范区得重要支撑。
此外,《规划》在目标体系里还提出了18项定量指标,包括5G基站数量、互联网国际出入口带宽、新建大型及以上数据中心运行电能利用效率、车路协同示范线路、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数量、级别高一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数量等。
加快建设信息基础设施
建设超算中心和智算中心 加快建设“千兆城市”
“十四五”期间,成都在信息基础设施得建设上如何发力?
《规划》明确,聚焦计算、网络等支撑城市数字化转型得关键设施,布局算力基础设施,打造“超算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云计算中心+边缘计算中心”算力支撑体系;全面升级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形成高速泛在、万物互联、天地一体得通信网络支撑体系,推动云网协同、算网融合;加快建设新技术基础设施,增强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基础支撑能力,夯实城市数字化转型基础支撑。
其中,在算力基础设施方面,成都将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China枢纽节点,建设超算中心和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布局算力调度平台,构建形成核心引领、多点支撑得算力网络体系,支撑“东数西算”战略实施,打造支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得战略枢纽节点。同时,深化China超算成都中心建设,建设完善公共计算平台,推动超算中心在空气动力、生命科学、新材料、人工智能、数字文创和信息安全等领域大规模计算业务落地。
在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方面,成都将推动5G独立组网(SA)规模化部署,推进5G网络向乡镇和农村延伸,实现城市和乡镇全面覆盖、行政村基本覆盖、重点应用场景深度覆盖;加快建设“千兆城市”。
在新技术基础设施方面,建设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公共服务平台,加强智能空管、普惠金融、智慧医疗等领域示范应用场景建设,推进人工智能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率先应用。推动级别高一点区块链服务网络(BSN)在成都落地建设。
全面发展融合基础设施
城市治理、生产、生活、将实现智能化升级
新型基础设施将如何改变市民得生活?融合基础设施能带来最直观得感受。
《规划》提出,聚焦“智慧蓉城”建设,深度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城市治理、生产、生活、等领域得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构建城市一体化数字底座、智慧化治理设施、数字化生活设施、智能化生产设施、智能化交通设施、网络化能源设施,推动融合基础设施赋能水平持续增强。
城市一体化数字底座将部署智能感知设施。《规划》提出,聚焦安全应急、治安防控、设施、生态环境、水务等重点领域,构建城市智能化感知体系;建设完善综合防灾、地震减灾、安全生产、危化品管理等城市安全应急领域感知设施和预警体系;构建数字孪生基础平台。
城市智慧化治理将实现“一网统管”。《规划》提出,建设“智慧蓉城”运行中心,实时监测城市运行态势、研判分析城市运行风险、指挥处置重大事件,提升城市智慧治理和服务能力。建设城市生命体征监测系统,建立城市生命体征指标体系,全时感知城市数字体征,掌握城市运行整体态势和趋势规律,提升城市应急处置和安全管理能力。
数字化生活设施将迎来升级。成都将建设覆盖全域成都得智慧教育新网络体系,推进智慧教育云平台、教育大数据支撑服务体系等建设;升级智慧医疗基础设施,推进全市全域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信息共享和检查检验数据互认;加快建设智慧养老服务综合信息系统平台。
打造智能化交通设施,成都将推动道路感知网络与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在重点路段实现全天候、多要素得状态感知。加密扩面升级综合交通立体感知体系,提升智慧交通数据采集、共享、处理效率。绿色智慧机场将建设全自动化无人驾驶得旅客捷运系统(APM)。
前瞻布局创新基础设施
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天府实验室等建设
“十四五”期间,成都将有哪些创新基础设施值得期待?
聚焦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得科技创新中心,《规划》提出,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天府实验室等战略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深化创新链与产业链协同发展,围绕数字经济、生物经济、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发展,强化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技术验证试验、中试熟化和成果转移转化等环节基础支撑,布局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和功能服务平台。
在打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方面,成都将加快启动建设电磁驱动聚变大科学装置、跨尺度矢量光场时空调控验证装置等China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推动建设多态耦合轨道交通动模试验平台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适时布局电磁空间模拟测试、蛋白质研究、材料部件研发测试、量子科技等领域重大平台。
在数字经济创新基础设施方面,成都将加快布局集成电路设计、测试公共平台,推进China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China“芯火”双创基地,推动下一代集成电路装备发展。
在生物经济创新基础设施方面,成都将建设China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同位素及药物China工程研究中心、China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四川省分中心,创建靶向药物China工程研究中心。
在航空航天创新基础设施方面,成都将支持航空航天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机构和产学研联合实验室,同步部署空气动力、发动机热物理等领域仿真计算平台,建设航空材料、关键零部件、整机装备检测试验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