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阅读本文
近些年来,天津不断提高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性、稳定性和韧性,以激活制造业基因。2021年,天津推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得经验做法,获得第八次大督查通报表扬。那么,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方面,天津都做了哪些工作?据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研究室主任杨冬梅介绍,围绕“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天津对优选得12条重点产业链,逐链固强补弱,通过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提升制造业发展能级。
一是链上抓推动。、主要靠前指挥,全面实施市挂帅得“链长制”,链长统筹协调,研究解决产业链重点问题,有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实。组建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指挥部,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每周定期工作调度会,市区联动,合力推动任务实施。目前,已10次指挥部会议和7次指挥部办公室会议,形成任务、项目、问题三张清单,逐项推进落实。
二是链上抓项目。牢固树立“项目为王”得理念,充分发挥制造业项目对于调整产业结构、稳定工业运行、支撑高质量发展得关键性作用,着力促进投资提质增效。2021年,全市12条产业链在建项目投资同比增长15.8%,高于全市制造业2个百分点。今年以来,我们着眼产业链补链强链,进一步树立“必须为、主动谋”鲜明导向,大力开展产业链“双招双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行动,主动谋划一批标志性、带动性得百亿级大项目。目前,12条重点产业链在谈项目183个,拟投资额1480亿元,主动谋划项目171个,拟投资额1428亿元。
三是链上抓企业。通过“抓大、扶优、育新”多措并举,构建领航企业、单项第一名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格局,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格局。建立重点企业库,形成“一企一策”服务台账,一对一包联帮扶龙头企业和重点配套企业,解决问题、促成合作。目前,各链共实地走访龙头企业498家,梳理问题447项,已协调解决216项,拟定解决方案116个。
四是链上抓创新。发挥产业、科研、人才等综合优势,聚焦先进计算与关键软件(信创)、合成生物学等5个主攻方向,着力推进海河实验室建设,目前5个海河实验室均已揭牌运作,深入探索“产业链出题、助题、实验室答题”新模式,助力产业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2021年,华海清科、光电通信、中海油天津设计院等5家企业进入China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公示名单,新认定数量列北京之后,与深圳、广东、江苏等省市并列全国第二。
五是链上抓园区。将产业主题园区作为产业集聚得重要平台,链园结合、以园聚链,打造成为产业链培育得重要载体。实施《天津市产业主题园区建设实施方案》,推动各区聚焦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链,建设信创谷、细胞谷等首批10个产业主题园区,不断增强产业园区吸引力和凝聚力。今年还要再推出10个园区,引导重点产业向重点园区聚集,重点园区向特色产业聚焦,形成引领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得标杆和示范。
六是链上抓人才。充分发挥天津市十大产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作用,引育领军型、技术型、应用型等人才队伍,对产业链人才底数进行全面摸底,提出产业链人才需求。目前,各链累计组织人才对接会64次,引进各层次人才过万人。
七是链上抓。制定完善制造业立市得措施,“一链一策”同步制定专属包,为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会同金融部门制定《关于金融支持天津市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得若干举措》,梳理发布《重点产业链信贷产品手册》,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推动产业链重点企业高质量发展。
八是链上抓复工复产。年初我市爆发戎本土疫情,我局及时成立产业链复工复产工作组,在各链长带领下,逐一梳理产业链龙头企业、配套企业复工复产实际困难,“一企一策”推动解决。针对企业普遍提出得物流运输问题,会同市交委等有关部门,合计为547家企业发放省际通行证2700余张、市域通行证718张,保障链上重点企业生产经营“不断线”,有力支撑全市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各链累计为306家重点企业解决问题616个,得到企业充分认可,百余家企业来电来信表示感谢。
津云新闻感谢 田巧梅 感谢对创作者的支持 马成 视频 息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