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侄女就是热情,今年夏天多次邀请我们四位老头、老太太与他们一同去新疆旅游,告诉我们:新疆可是个好地方,不去要后悔的。在她的盛情邀请下,我们竟然先后同意了。可是看到台的天气预报,近期新疆的气温最高达到摄氏40度,我们又有些犹豫,这么热的天气我们东北人能够适应吗?可是火车票都预定完了,而且都下铺,所以只能下决心前往,但心里也盘算不行就躲在有空调的客车里看风景好了。
我们乘坐的是7月13日晚十时从东北 c市出发的火车,当晚8时电闪雷鸣,倾盆大雨瓢泼而下,望着窗外的大雨,我们想老天这是在欢送我们远行吗?大雨一直持续到九点才停止,我们赶到车站我们乘坐的列车已经开始检票了。第二天一早来到北京,在北京的亲戚热情接待了我们,当天下午把我们送上开往乌鲁木齐的列车。
侄子给我们购买的是一个车厢的卧铺票,但不都是相邻的。我的对面铺和上铺,是两位英俊的少数民族小伙,彬彬有礼。通过唠嗑了解到,他们是来自新疆,都在东北上大学,一个是维吾尔族,一个是哈萨克族,都是很小就考入内地上中小学,现在是回新疆度暑假。他们的普通话说得很好,交流很顺畅愉快。用东北人的话讲:话说的很溜。
需要说明的是本人不是专门搞摄影的,不懂构图, 因为只是想及时用照相机记录一段过程。所以用的是普通的卡片机,照相水平很一般。
同车的还有一些是来自内地的法律工作者,他们自己介绍说是响应国家号召,经过有关程序批准,自愿到新疆边远市县进行法律服务的法律志愿者,期限一年。他们大多是第一次去新疆,也抓紧时间与这几位少数民族大学生交谈,广泛了解新疆的情况和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以适应工作需要。有的还是去这几位大学生的家乡工作,也邀请这些大学生去工作单位做客。这些大学生也欣然同意与他们合影留念。
我们是16 日清晨到达乌鲁木齐火车站,侄女已进站,很快将我们接到宾馆。他们是昨天陆续到达的,侄女向我们介绍说我们这个旅游团是由3个家庭组成共16人,四个老人,四个孩子,其余是成年人,其中女人11个,看来我们这个团是女多男少,女强男弱。这就决定了这个团是比较懒散,很难守时的。
我们入住的宾馆名为乌鲁木齐野马国际商务会馆,外表看与其他宾馆没有多大差别,其实不然。
乌鲁木齐野马国际商务会馆隶属于新疆野马国际集团公司,矗立于具有新疆“硅谷”之称的乌鲁木齐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繁华地段,交通便利,东临鲤鱼山古生态公园,正在申请(五A级),西临高新钻石广场,可以没事去逛逛古生态园和看各种西域世界名马,连驯马养马的也是伊犁那边来的哈萨克族姑娘和小伙子,使您的身心达到完美和谐境界。
这里是全国最大汗血马基地,目前为止拥有100多匹,每天进行马术训练和表演。汗血宝马有头细颈高、四肢修长、体态匀称、步态轻盈、神态威严等特点,以形态优雅、通人性著称,是马属中的绝对“美男子”。还游客可以在基地观赏精湛的马术表演比赛,品味传奇的汗血宝马文化,还可以参观马厩、喂马,随资深教练了解专业马术。
这里正在建设一个收藏了国内外油画、珍品的美术馆、形成于侏罗纪时期的硅化木群、屹立大漠三千年的胡杨林、天外飞来的陨石堆等,每处皆独立成景,融为一体时,又形成了新疆古生态园特有的风景,从不同角度展示着丝绸之路文化的沧桑、神秘与绚烂。沉淀了西域多元文化,值得一看。
一匹匹高大矫健的汗血宝马,在英俊的哈萨克族驯马师的指挥下,时而奋蹄奔驰,一骑绝尘;时而马首高扬,仰天长啸;时而后腿直立,两条前腿作合掌欢迎状。观众席上不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园区汇聚了西域珍稀的自然遗存及古老丝绸之路的人文精粹,收藏了国内外油画珍品的美术馆、形成于侏罗纪时期的硅化木群、屹立大漠三千年的胡杨林、天外飞来的陨石堆等,每处皆独立成景,融为一体时,又形成了新疆古生态园特有的风景,从不同角度展示着丝绸之路文化的沧桑、神秘与绚烂。
我们今天能到新疆旅游,不应该忘记一个人 清代名将 左宗堂
史料记载,1864年,中亚地区浩罕汗国的一个军官阿古柏趁新疆内乱,带兵侵入了新疆,先后占领了喀什喀尔、叶尔羌、和田、阿克苏,库车,到1870年秋,攻占达坂城、吐鲁番、乌鲁木齐、玛纳斯,占领了新疆的大部分地区。与此同时,沙俄也趁机侵占了新疆伊犁。
在这样一种内忧外患的形势下,左宗棠以垂暮之年,毅然承担起收复新疆的重任。他这样说:“在这样一个形势下,我决不能告老还乡,我决不能不管。我一定要和这个入侵的强盗干到底!”但当时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海防”派,坚决反对出兵收复新疆,李鸿章认为,新疆就是失去了,于朝廷也没有什么大的损失,就算是收回新疆了,也不过是多了几千里的无用不毛之地,反而增加了朝廷的负担。(看来把李鸿章定为卖国贼确实没有冤枉他,历史是公正的。)左宗棠针锋相对,力排众议,他认为“海防”、“塞防”同等重要,新疆断不可失。
清廷海防塞防之争中,李鸿章说,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主张放弃塞防。左宗棠反驳道: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极丰,实为聚宝之盆。而后左宗棠抬棺出征,誓死收复了新疆。
当时的清采纳了左宗棠的意见,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统领大军出玉门关,收复新疆。然而,当时的清囊中羞涩,拿不出西征的军费来。左宗棠没有办法,只好借外债,而且是高利贷,那也得借,左宗棠知道如果不借,军队就无法出关,就无法收复新疆。最后,左宗棠借外债500万两,朝廷出300万两,海关出200万,凑了1000万两银子的军费。
于是左宗棠整顿军务,筹粮筹运,筹集了四千万斤粮食,集中了5000辆大车,5500匹骡马,29000峰骆驼。1876年4月,左宗棠统率着大部分由湘军组成的七万多西征大军,踏上了收复新疆的征程。雄师亲住玉门关,不斩楼兰终不还。在那尚属冷兵器的时代,我们可以想像那是何等壮观的行军场面!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战略指导思想是“先北后南,缓进速战”,也就是先打北疆的薄弱之敌,最后攻击南疆的敌军主力。不轻易冒进,一旦战机成熟,当速战速决。
在正确的战略战术指导下,进兵新疆很顺利,很快就平定了阿古柏的叛军,至1877年底收复了南北疆。接下来左宗棠面临的就是要收复被沙俄占领的伊犁,这时的左宗棠已是年近70,而且因军务的繁忙,常咳血于营帐。他为自己的后事做了充分的准备,抬着棺材,指挥大军兵分三路,抱着战死疆场的决心,誓死要收复伊犁。这是何等雄壮的气势!
19世纪80年代初,中俄两国签约,中国收回伊犁,但俄国割占了中国西部的一块领土,并索取大量赔款。这是一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战争。
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根据左宗棠的建议,1884年清在新疆设立行省。
这场战役,清军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这是一场正义之战。清军得到了新疆各族人民的拥护和大力支援。许多群众冒死给清军提供线索,大大推动了战争的胜利。清军收复新疆的正义之战,不仅有力痛击了阿古柏侵略势力,而且粉碎了俄英两国利用阿古柏势力分裂我国的图谋,维护了国家的主权与统一。收复新疆成了左宗棠一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闪光点!
有首诗颂扬了左宗棠率领湘军收复新疆、治理新疆的伟大业绩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门。”
王震后来谈到对左宗棠的看法:“解放初,我进军新疆的路线,就是当年左公西征走过的路线。在那条路上,我还看到当年种的‘左公柳’。走那条路非常艰苦,可以想象,左公走那条路就更艰苦了。左宗棠西征是有功的,否则,祖国西北大好河山很难设想。”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对历史人物要一分为二,左宗棠一生有功有过,收复新疆的功劳不可泯灭。”
当天下午,我们集体前往著名的二道桥大巴扎游逛。
二道桥大巴扎的是每个到乌鲁木齐的旅游的人必去之地。巴扎应该是集市的意思。听说这个大巴扎是世界上最大的巴扎,建筑是伊斯兰风格,夜幕下尤其漂亮,有80米高的观光塔,露天剧场和休闲广场,时不时就能观赏到新疆歌舞。大巴扎里卖的都是具有新疆特色的东西,像玉、头巾、英吉沙小刀、地毯、铜器等。
虽然应该去逛,但是不建议在里边买东西,就看看罢了。里边的东西有的照1/4砍,可能还是比外边卖的贵。
大巴扎附近有个小吃街,里边很多新疆民族特色的小吃可以品尝。
据史料记载,北屯市是农垦战士建设起来的一座新兴的城市。
1958年8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主持工作的副政委、镇边将军张仲瀚为即将恢复重建的十师师部选址定点,因"多勒布尔津"成为中国最北的屯垦戍边重地而命名"北屯"。
1959年5月,十师抽调基建人员从巴里巴盖前往北屯,拉开北屯建设序幕。
1959年11月1日,农十师师部正式迁址北屯。
1966年,北屯标入新版地图。
1971年1月,北屯镇革命成立,为北屯镇建制之始
2011年12月2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屯市挂牌仪式在十师北屯市举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屯市正式成立
新城北屯,耸立在祖国辽阔的北疆。和这里亘古的荒原相比,它年轻而且秀丽。这座兵团人在戈壁上拓荒新建的城市,至今还保留着街道横平竖直。宽阔整洁的军人的作风。
喀纳斯位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境内北部,距县城150公里,是一个坐落在阿尔泰深山密林中的高山湖泊。属于北冰洋水系
喀纳斯是蒙古语,意为“美丽富饶、神秘莫测”或者“峡谷中的湖”,又一说喀纳斯意为“王者之水”在成吉思汗出征途中,军师曾打此水,因此得名。
与我国绝大部分的江河属于太平洋水系不同,喀纳斯属于北冰洋水系。环湖四周原始森林密布,阳坡被茂密的草丛覆盖。湖水来自奎屯、友谊峰等山的冰川融水和当地降水,从地表或地下泻入喀纳斯湖。湖面海拔1374米,面积44.78平方公里,湖水最深处达196米左右喀纳斯湖是中国新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北部一著名淡水湖,位于阿尔泰山脉中,面积45.7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20米,最深处达到188.5米,蓄水量达53.8亿立方米。外形呈月牙状,被推测为古冰川强烈运动阻塞山谷积水而成。喀纳斯湖湖中传说有湖怪“大红鱼”出没,据称身长可达到10米,有科学家推测为大型淡水食肉鱼类哲罗鲑,但未得到实际观测支持。该湖风景优美,四周林木茂盛,主要居民为图瓦人。
2000年以来,喀纳斯景区先后荣获国家5A级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中国西部十佳景区、中国摄影家创作基地、中国最美十大湖泊、中国最美十大秋色、中国人与生物圈网络成员单位、全国文明景区示范点等数十项荣誉和品牌,并首批入选《中国国家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的八大自然景观区和三大人文景观区。
国家地理杂志,中国最美的十大秋色排行榜
1 喀纳斯(新疆布尔津) 93.5
2 九纳斯的收费,也是高的吓人。门票150元/人,为了强迫人做其区间车,特意把大门挪出了十几公里。区间车以前免费,现在90元/人。喀纳斯到白哈巴村,短短的27公里,要收210元/人......寨沟(四川阿坝) 92.75
3 红叶谷(吉林长白山) 90.75
4 南迦巴瓦(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 90.25
5 亚丁(四川稻城) 85.33
6 铁列克塔木(新疆轮台) 85
7 金山岭-司马台长城(河北、北京) 83
8 千湖山(云南香格里拉小中甸) 82.25
9 呼中(黑龙江大兴安岭) 80.7
10 嘎鲁图湖(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 75.5
目前喀纳斯的旅游经济做的深入周到。门票150元/人,为了让游人坐其区间车,特意把大门挪出了十几公里。区间车以前免费,现在90元/人。喀纳斯到白哈巴村,短短的27公里,要收210元/人......
喀纳斯图瓦村位于喀纳斯湖附近2-3公里处的喀纳斯河谷地带,周围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喀纳斯图瓦村居民是自称蒙古族的图瓦人,保存着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和语言,房屋皆用原木筑砌而成。喀纳斯图瓦村与喀纳斯湖相互辉映,融为一体,构成喀纳斯旅游区独具魅力的人文、民族风情。
图瓦人是我国一支古老的民族,以游牧、狩猎为生。近四百年来,定居喀纳斯湖畔,他们勇敢强悍,善骑术、善滑雪、能歌善舞,现基本保持着比较原始的生活方式。原木垒起的木屋、散布村中、小桥流水、炊烟袅袅、奶酒飘香。古朴的小村景致,像喀纳斯湖一样充满神秘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