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微世推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快闻头条 » 今日热点 » 正文

百年来,上海住宅发生了哪些变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9-06 17:57:53    浏览次数:165
导读

闵行一条街的建设工作仅用了78天完成,创造了“一天一层墙,二天一层楼”的闵行速度。其在 建筑形式和风格上有别于以往,成为这一时期工人住宅建筑的新样板。 资料图近年来,但凡与住房相关的新闻总是能够掀起一波又

闵行一条街的建设工作仅用了78天完成,创造了“一天一层墙,二天一层楼”的闵行速度。其在 建筑形式和风格上有别于以往,成为这一时期工人住宅建筑的新样板。 资料图

近年来,但凡与住房相关的新闻总是能够掀起一波又一波的热议。日前,国家公布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40.8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6.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45.8平方米。

事实上,百年来中国住宅的变化远远不止在单纯的居住面积上。特别是在上海,自近代以来,住宅就是巨大的历史变动在城市空间中留下的烙印,并深刻影响着上海的城市生活。

石库门里看洋楼

独门独院被打破

众所周知,传统的中国住宅多为院落布局,江南水乡的民居则多为庭院式。小桥、流水、住宅、码头,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独特的南国水乡风景画。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人进入长江流域,上海人口激增,地皮价格高涨。自19世纪50年代起,便仿照欧洲联排式住宅的形式,建造了一批成本很低的木板房屋,形成最初的里弄式住房。19世纪70年代改用砖木结构,设计了上海独有的石库门里弄民居。这是一种群体集居的居住方式,并成为之后上海住房的主要形式。

石库门脱胎于传统的四合院,大多成排建筑在井然有序的里弄,为砖木结构的毗连式房屋。弄门纵向深入,过道两旁即为相互毗连的石库门民居。

20世纪初,这种里弄式的群体集居民宅形式开始逐渐出现在江南的许多城市中,于是,中国传统的独门独院居住形式被打破了。

到了民国时期,各式各样的高层建筑开始出现在中国的大城市中,最典型的就是被西方人称为“冒险家乐园”的上海。

1911年以前,上海的最高建筑是6层。1928年修建的沙逊大厦(今外滩和平饭店北楼)是上海第一座10层以上的大楼。这幢钢架结构大楼用花岗石砌筑,外形简洁明朗,明显受到了19世纪末美国芝加哥高楼建筑风格的影响,外部不重雕琢,内部却装饰得豪华无比。沙逊大厦建成后的短短几年间,上海又奇迹般地涌现了28座这样的建筑。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udxd.com/news/show-8885.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邮件:weilaitui@qq.com。
 

Copyright©2015-2023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0869号

粤ICP备16078936号

微信

关注
微信

微信二维码

WAP二维码

客服

联系
客服

联系客服:

24在线QQ: 770665880

客服电话: 020-82301567

E_mail邮箱: weilaitui@qq.com

微信公众号: weishitui

韩瑞 小英 张泽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08:00 - 24:00

反馈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