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国启动脱欧,到特朗普正式上任,从经历一个个“黑天鹅”,再到“天鹅湖”现象之后,人们不禁要问:2017,这个世界究竟怎么了?
于是,“灰犀牛”这个极具解释力的概念应运而生,并迅速引爆舆论。作为方法的“灰犀牛”,该如何评价是否真正度过了十年前爆发的次贷危机?又该如何评估特朗普上台所揭示的美国体制性问题?
为此,凤凰评论《高见》专访了《灰犀牛》的作者米歇尔·渥克。她认为:“动物性隐喻有助于更好地看清人类行为,也会让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不管是房间中的大象、黑天鹅、金融大鳄还是灰犀牛。”并认为:“灰犀牛比房间中的大象更具变动性,也比黑天鹅更加明显。但是正像这两个概念一样,灰犀牛常常得不到应有的注意和处理。”
结合中国,米歇尔·渥克相对乐观:“其实亚洲国家最善于做长远思考。中国现在面临着很多灰犀牛,在风险管控上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不过还有很多灰犀牛存在,有些灰犀牛被驯服了,新的又会出现。”
与之同时,她直指当下问题的根源,恰恰在于我们对上一场金融危机的处理;美国真正的灰犀牛是不公的社会体系;而家们,也正在制造一场场关于灰犀牛的幻象……
访谈嘉宾:米歇尔•渥克(Michele Wucker) ,畅销书《灰犀牛》作者。国际政策研究所所长、芝加哥议会全球事务研究中心副主任、《国际金融评论》拉美办公室主任。2007年古根海姆学者奖获得者,2009年世界经济论坛“青年领袖”。
文丨凤凰评论《高见》访谈员 任冠青
一、全球并未完全摆脱金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