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三月三”欢庆场景
今年4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考察,首先来到位于北海市的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详细了解了汉代合浦港口情况和汉代北部湾地区对外通商交往历史。他指出,向海之路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这里围绕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陈列的文物都是历史、是文化。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要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加强历史研究和传承,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要增强文化自信,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深入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加快推进民族文化强区建设,各项文化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展现桂风壮韵,民族艺术创作异彩纷呈。5年来,广西突出民族地区特色,推出一批讴歌时代精神的文艺新作,打造民族舞台艺术精品,加快民族文艺事业繁荣发展。广西文艺工作者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了现代壮剧《第一书记》、音乐舞蹈诗《花山》、壮剧《冯子材》等50多台大型剧目和500多个小戏小品,用广西故事讲述“中国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今,这些展现桂风壮韵的艺术精品,通过常态化驻场演出、文化下乡惠民演出和艺术欣赏演出,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文化共享发展。
狠抓基层建设,公共文化服务惠民利民。5年来,广西从民族地区实际出发,公共文化建设走出了资源整合发展的新路子。来宾、玉林先后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从城市到乡镇再到村屯,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广西统筹整合文化、体育、卫生、宣传、党建等资源,自治区本级财政每年安排3亿元,建设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在此基础上,2017年大幅提升至5.1亿元,在全区建设2043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和贫困地区边境县、民族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后,全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总数将达到10322个,覆盖率将超过70%,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现在的广西,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主阵地和施展文体才华的大舞台,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科学技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党性教育的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