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会颠覆大家对于全民偶像的认知。”首播收视破1,位列省级卫视同时段首位,湖南卫视《我是未来》成为暑期综艺的一匹黑马。
首播收视破1,位列省级卫视同时段首位(CSM全国网数据),由湖南卫视与唯众传媒联合出品,中科院科学传播局特别支持的原创科技节目《我是未来》成为暑期综艺的一匹黑马。当下的综艺市场,科技题材相对冷门,但唯众传媒创始人、董事长杨晖却并不对《我是未来》的成绩感到意外,“我觉得这是一档有收视基础的节目,现在的收视成绩也说明我们把准了时代的脉搏,触及了观众的兴趣点。”
有意思 有意义
杨晖告诉《综艺报》,做一档科技类节目的念头已在她脑海中盘旋了3年。“科技进步的速度远超人的想象,科技将引领世界走向哪里?未来人与科技的关系如何?这是我们绕不过的一个话题。”今年年初,当杨晖向湖南广播电视台台长吕焕斌说起这个想法时,吕焕斌立即认可了节目的题材方向,并且给出了许多节目的策划思路和创意方向。
无论是从响应国家战略的角度出发,还是出于媒体平台的责任考量,吕焕斌都认为做一档科技节目是有意义且有价值的,但关键还是如何把节目做得有意思。杨晖当即向吕焕斌立下军令状,一定保证节目的可看性。双方一拍即合,《我是未来》由此诞生。
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生命科学,抑或是绿色能源,人类在不同科技领域均取得了大量突破,从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到智能家居,科技的发展正在越来越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未来已至,我相信很多人都有冲动和欲望一窥最前沿的科技发展成果,我们干脆就把这档节目叫作《我是未来》。”杨晖介绍。
《我是未来》科技选题的筛选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杨晖表示,选择的标准一是科技本身的前沿性与真实性;二是这项技术是否适合电视表现,是否具备人文关怀。为了在节目中呈现最高精尖的科学技术,《我是未来》节目组专门成立了调研筹备组,走访世界各大科技公司、实验室。在决定邀请某位专家之前,调研筹备组必须事先见到本人,并了解其研发的产品,才会进行下一步工作。此外,唯众传媒还邀请中国科学院传播局作为支持单位。杨晖介绍,《我是未来》背后有一支科学顾问团队,成员是来自各大院校和科学院所的科研工作者。
项目确定之后,如何把科技语言转换为电视语言,让观众直观地感受到技术的魅力与神奇,是《我是未来》在制作上的一大难点。“表面上这是电视表现的难点,但其实考验的是我们对科学的理解,对科技与人类关系的把握。”杨晖表示,这个难点克服了,便会成为节目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