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园之殇,考问家国情怀
■中国国防报记者 王婧凌 通讯员 胡树春
今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90周年,回望90年的光辉历程,人民军队在前进的道路上战胜了一个又一个敌人,书写了一篇篇恢宏史诗。有战争就有流血,有战争就有牺牲,人民军队迈向新征程的时候,我们不能忘记在历史长河中奉献出生命的英烈志士。
2014年8月31日,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烈士纪念日的决定(草案)》设立烈士纪念日的决定,以法律形式将9月30日设立为中国烈士纪念日。据民政部2016年统计,我国现有的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4200余个,大多数都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逐步建立的,但因地区不同、规模不同、知名度不同,烈士陵园的现状却大相径庭。
市民娱乐,影响陵园肃穆氛围
,一段“郑州大妈烈士陵园跳广场舞”的视频引起广泛热议,视频中广场舞参与者带着功放音响在烈士陵园的广场上翩翩起舞,热闹非凡。虽然这一现象已被制止,但后续讨论仍在持续,多数网友认为烈士陵园是革命先烈长眠安息之地,不应带有“娱乐性”。
除了广场舞之外,小吃摊、露天练歌房充斥在很多闹市中的烈士陵园。前几年,有媒体曾报道过在南京某著名烈士陵园的广场上布满了游乐设施。在民政部2013年通过的《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办法》第十五条规定:“禁止在烈士纪念设施保护范围内部的从事与纪念烈士无关的活动”。
采访中发现,很多市民没有意识到烈士陵园成为公共娱乐区域的现象有何不妥,甚至有家长认为烈士陵园内增设小吃摊、游乐场等娱乐设施可以提高孩子对烈士陵园的兴趣。
在全民娱乐化的今天,很多以正统、传统为导向的领域也开始出现了娱乐化倾向,但是历史不容戏说和演义,在创造历史过程中流血牺牲的先烈更不能成为娱乐的对象。烈士陵园更该保持应有的肃穆与厚重,让为奉献出生命的烈士们能够安然长眠,也要让对先烈的敬重在这片传承了数千年中华传统文化的土地上继续深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