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想活明白的人都关注了:女神30
今天这篇文章来自我的好友王语华,她是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也是一位有心理咨询师背景的创业妈妈。她说,人生就是一场深度的体验。
因此,她总能用细腻的触角去观察身边的生活,那些被大部分人视作“烦恼”的问题,她会一针见血的揭开事情的本来面貌。并从中提炼出切实可行的执行步骤,身体力行,通过文章记录下来,分享给年轻人。推荐关注“女神30”(ID:ns30riji),女性“活明白”的成长之路。文末有福利哦~
看老公教育孩子的样子,多少妈妈想离婚?
文 | 王语华
豆豆和她先生运营了一家设计公司,两人都是搞艺术的,在圈内颇有名气。女儿芽芽今年7岁了,是个喜欢戴粉红发箍的浪漫小公举。
小公举特别喜欢粉红小猪佩奇,绝对的猪猪铁粉。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现在,从卡通片,毛公仔,到手表、书包上的挂件、甚至睡衣都是小猪佩奇的形象,美好的佩奇简直就是她的偶像和榜样。
剧情中的小猪佩奇,简单而幽默。其实,她的家庭也和佩奇家很像。芽芽平时的衣饰都是如佩奇般的马卡龙配色,家中是毕加索风格,就连家庭关系,也是平等而美好的。
芽芽的父母对孩子,也做到了尊重聆听、温柔引导。即便芽芽犯了错,父母也不会大呼小叫地责骂她,而是平等和孩子交流。真的如童话般美好。
有一次,芽芽的爸妈带她去郊游。车子开在高速路上,偶遇一车运载生猪的货车开过。豆豆指给女儿看,“哇!一车的小猪猪啊!”
这是芽芽第一次看到真正的猪。却吃惊的发现,猪身上根本不是什么粉红色,而是粗黑稀疏的黑白毛,还夹杂脏兮兮的泥巴和草屑。并且那么大一只!丑得吓人!
芽芽半晌都没怎么讲话。看得出,她特别失望和伤心。
豆豆后来说,“也许是她多年对猪猪美好的印象,在现实面前,瞬间幻灭了。”
孩子的内心也许充满了类似这样的疑问:真实的世界,为什么那么多丑陋的东西?为什么现实生活和想象中的美好,总是相去甚远?为什么大人们会制造出美丽的童话欺骗我们?
不得不说,每个父母都有一个想法,尽自己最大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无论做到什么程度,都在尽力。甚至为此,不惜和亲人大战。
不少妈妈给我留言,提到和先生的教育理念严重分歧,还有和家中老人教育理念相左。
通常都是爸爸的方式比较粗暴简单些,妈妈们会细腻柔和些,妈妈们也比爸爸们爱学习。爸爸们对待孩子那些或暴力,或漠不关心的态度和方式,深深地刺痛着妈妈们的心。
因为孩子教育的问题,让无数人产生了“离婚”的念头。
父母的动机是可以理解的,只有那些经历过不美好的人,才懂得美好的稀有。于是,成年人会创造出各种“美好的童话“,安慰自己和孩子的心灵。
然而,过于完美的状态是通常是人工的,而不是自然的。一旦孩子独自面对真实的世界时,要么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要么在真实的丑陋中,接受一次又一次的理想幻灭带来的打击。
最近张医生(老公)辅导孩子功课比较多些。所以,我经常看到他跟孩子的“战争”。
上个周末我出去上课,回到家已是晚上十点钟了。
一进门看到儿子卧室的灯还亮着,两人还在书房。
我就问“宝贝,还没睡觉呐?”
然后就传来张医生凶狠狠地骂:“睡什么睡!就这么几个破单词,搞了1个多小时,还忘记!给我写!背不过,就别睡觉!”
我没接话,换好鞋子,走到书房。眼前是儿子一边抽哒,一边在写单词的场景。
我摸摸他的头,悄悄地在他耳边说:“宝宝今天哭啦?”
他不理我。
我又说:“今天挨打了?”
他还不理我,继续写。
我转身出来,他爸爸气鼓鼓地和我说,“学习不认真!浪费时间!就这几个单词,搞了无数遍,还弄错!“
我说,“你辅导孩子也辛苦了,感觉你真的半条老命都要搭进去了。”
张医生说:“太累了!弄孩子学习太累了!真被他气得要吐一口老血!“
我说,“现在已经是十点多了,明天还要上课。这样吧,你告诉我哪几个记不住。我一边收拾他上床睡觉,一边给他念叨念叨。实在不行,明天早上上学路上我再给他过一遍。”
说着,我进书房,喊儿子刷牙睡觉。
儿子还是不动。继续写。我知道他还在赌气。
我俯下身和他说:“我知道你今天一定生爸爸的气了,一会儿你上床睡觉的时候,跟妈妈说说爸爸到底怎么你了。我看看爸爸这次有没有道理呀。走,咱们现在去刷牙吧。”
见我再次拉他,儿子才放下笔,跟在我身后出来了。
他一边钻被窝,一边说,“今天爸爸打我了。”
我说,“啊!真的啊!打得痛不痛啊?”
他说痛啊。爸爸拿本子拍我的背了。
正说着,张医生又进卧室,问他那几个单词记住没有。儿子立马把头蒙在被子里,哭着说“我记不住。”
我把他爸爸“轰”了出去,说,“就这几个单词啊。我来弄。你忙你的去吧。”
其实,之前我也跟先生讲过很多次,你把孩子的负面情绪调动起来,孩子在情绪当中,你教他什么都记不住的,这很正常。因为那种状态不适合学习。愤怒和委屈的情绪充满了大脑,理性脑就不好使了。
张医生并不听我的这些理论。他觉得自己的方法没问题。他说自己当年就是这么学会的。他还说,学习本来就是件苦差事,不可能舒舒服服地就把知识学好了。
反正,他跟我的教育理念很不一样。偏强硬粗暴。
当然,我也会批评小孩。但当我和孩子都不开心的时,我会停下来说,“我们暂停五分钟,我们两个休息一下。”
在情绪中,学习什么都会没效率。
倒不如,暂停一下,阻断负面情绪升级。等平静些,再换种方式来继续。
等他恢复平静后,我说,“我特别想知道,刚才你们学的是哪几个单词呀?”
儿子说,there/here, 我总分不清。
我说,哦,这个简单。我指着我自己说,here就是“这里”,“这里”呢,肯定离自己最近喽,所以只有4个字母。There呢,是“那里”,我指着远处说,“那里”么,会远一点,所以要5个字母那么长。这下,分清楚了吧?
我又问其它的还有什么来着?他都背出来了。
我和他搞笑地说“矮油,你不能抢我的台词呀。不然,你自己都会了,我不就没功劳了么?”
我越说,他就越笑,开开心心的把刚才学的那些,统统给我讲了一遍。
我说,好吧,好吧,算是你自学的!
这事就过去了。
我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好脾气。
我曾为他爸爸的教育方式纠结过好长一段时间。我也会觉得,爷爷的教育方法也有点问题。但和他们沟通很多次,没啥用,说多了还影响关系。
所以,我只好转而调整我自己的认知。
一,自己认为正确的理念并非所有人都会接受。二,对孩子来说,教育方式的多样性,或许并非是坏事。最好的教育理念,不是完美,而是真实。
就如我开头讲的那个故事。完美总是稀有的,完美的背后也暗藏风险。
家庭的真实性,也映射了社会的真实性。既然真实,就会有各种不如意,孩子会有挫败感,自信心会受打击,甚至伤害到父子关系。但这些毕竟还属于可控的,孩子可以在家庭中学会处理“伤害”,解决烦恼。
这一点想通以后,我就不再纠结,为什么他们的教育方式和我不一样?为什么,明明我对,他们也不听我的?担心孩子会不会因此受“伤”等等。
我也会和孩子分享我的观点。让他能够心平气和的接受每个人本来的样子。他必须接受这个真实的父亲、真实的家庭、真实的状态、真实的社会。
每个人都可以“不一样”,无论好,还是坏。孩子的适应能力,其实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当我和张医生之间不再为此争吵时, 我们之间关系的缓和,也让孩子感受到,这只是方式的不同,大家为了帮助他会做很多尝试。在这种真实的过程中,孩子也会慢慢学会怎么应对。应对不同的人、不同的模式。这也是一种必备的能力。
其实,来自父母的小伤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同“灭活性疫苗”,它会让你不舒服,但同时也可以帮助你提升自身免疫力,提升抗挫折能力,提升对抗困难的能力。毕竟,父母并不会真心想伤害孩子,而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再去练习这个能力,代价往往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