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予我,我报岁月
文/黄东光
冯骥才是富有人文情怀的作家,又是执着于传统文化培植与传承的学者。新近面世的《我的文化人生只修不改》,则汇其深刻与志趣于一体,以直抒胸臆的坦荡之笔,以“文章合为时而著”的现实深意,鲜明地表达了冯骥才在中国传统文化上的传承和坚守。
全书共收录冯骥才各个时期的散文随笔106篇,以“人生”这一永恒命题为线索,从“岁月留给我们的,正是我们给予岁月的”“民间文化是我们的母亲”等七个方面展开叙述,并配有相关照片。字里行间,有讲述作家个人成长和命运转折的往事抒怀,也有探访世界各大名城所留下的城市记忆;有对年画、过年等民间文化的独特诠释,也有对文学艺术鞭辟入里的个性赏读;有缅怀自己与巴金、冰心、张贤亮、韦君宜等人的往来交集,亦有站在宏阔的人文视角生发出的“文化是一种生命情怀”的精彩论述。
在冯骥才看来,一个真正的作家,记录和书写时代风貌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还应该通过著书立传,去深刻影响普罗大众的灵魂。特别是当他目睹一些中国民间文化的式微和古村落的湮灭后,更加激发了内心深处的使命和担当,进而热切地投身到民间文化的振兴中。《我的文化人生只修不改》以“虽九死而不悔”的笔触,真实地回顾了作家在人生路上一次次的情感碰撞和思想蜕变。从中既可一窥他对文学和艺术的挚爱,又可深切感悟到他醉心民间文化的坚定与痴迷。
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言,“保持住民间艺术中那种对生活的虔诚与执着,普查与记录原生态的民间艺术就是迫不及待要做的事了。就其目的来说,就是不只为了记录一种文化形态,一种充满情感的美,更为了见证与记载一种历史精神”。
小人书的雅俗共赏,小小说的见微知著,小村落与大都市的此消彼长,漫步巴黎的浪漫与温情,对古希腊石头的尊崇和祭奠……在作者一次次的凝神揣摩和访古探幽间,在其振聋发聩的文化疾呼里,在中华文明对外来文化海纳百川的兼容并取中,读者会欣然发觉,中国民间文化宛如一枝摇曳的花朵,亮丽了我们的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