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邀。
其实我平时在知乎会避开这样的问题,因为知乎并不是一个普遍具备小说理论素养的地方,长篇幅的理论很枯燥,即便能被看懂,也不好看,并且不好玩。
但鉴于这是我人生中收到的第一个邀请,还是来答一下吧,我会尽量答得有意思一些,争取让看热闹的人也觉得“好看”。
那么,题主提出了四个问题,容我一个个解答。
1、怎样推进情节?
我将这里的“推进情节”这个词,理解为填充和充实情节因果,如果我理解错了,请见谅。
首先,题主说你已经有了一个故事的概貌,那么你的第一步,是把这个故事的概貌整理出来,写在纸上或者打到文档里——这似乎是废话,但并不是废话,而且很重要。
有些人认为设计情节是一个灵感堆砌的过程,但实际上,在那之前,这首先是一个逻辑推理的过程。
通常来说,题主整理所得到的应该是故事的一个个零散片段,你要把这些片段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好。然后在这些片段之间填充一些内容,让它们由点连接成线。填充的内容所需要遵循的是,“按照逻辑,上一步情节之后要发生些什么才能发展到下一步情节?”
当然也不只是如此,我举一个小例子:
情节1:人物A来到甲城,找好友B聚会。
情节2:B在甲城得到了一件宝物,并且犯下命案,亡命天涯;A开始打一场官司。
已知条件:A性格稳重、智谋深远;B性格轻佻,内心极具正义感;宝物是一件珍贵文物,体积小巧,受国家保护。如果这是一道题,你如何解?
1、
B遇到歹人C,知道了C曾经偷窃文物,却做得手尾干净。他本想收集证据,揭露出去,出个风头,但A深觉不妥,认为B进了C的圈套。两人争执之后,B遵从了A的建议,但是仍落入C的圈套,于是最后决心干掉了C,拿走文物。知道因果的A开始尝试为B洗刷冤屈。——这是常规解。那么不常规的解呢?
2、
事情的基本发展与常规解相同,但A早就知道了C的意图,并且掌握了C的犯罪证据。他希望将文物带到某处去解开传说中某片墓穴的机关,于是纵容C偷走文物,暗中挑唆B做出这些事,并且将之引往该地。之后,出于朋友情谊让B全身而退。这未免闹得太大了些。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头尾两段情节,还关系到人物设计的主基调,还关系到这两段情节之后的第三段情节。
那么,真正的神展开是什么呢?
3、
C因意外得到文物,之后秽物入体,日日梦魇压身,已得重病,但因文物曾为C家族家传,遵祖训不得外流。知晓B的存在之后,C刻意纵容B杀死自己以获得解脱。B虽得A建议,已知此事,但出于同情成全了C,之后迅速将文物损毁。A虽知B犯罪事实无误,但出于朋友情谊,仍打算为他脱罪。(以上全为胡言乱语,今天扫的文全是探险文之故= =)
你觉得哪种比较有意思?
其实对小说的大多数桥段来说,1即可,3或可占个三分之一,用多了不免让人觉得纠结厌烦,至于2……谁嫌自己的坑挖得不够深,或可一用。
也就是说,如果已有故事的梗概,常规逻辑思维即可完成大部分情节,猎奇、寻求纠结式的思维可完成剩下那部分的情节。
现在,让我们默认你已经完成了所有情节的填充。下一步,你需要审视这些情节,确定“每一个段落都有冲突和发展”。冲突,即人物想做到某事,但遇到了阻碍,他克服阻碍的过程。发展,即人物状态之改变——或从无知到有知、或从贫困至富贵、或从小官至大官……当然,也可以反过来。
如果某一段情节里没有冲突或者没有发展,请加进去,因为,冲突和发展是小说的核心。
于是你得到了一套完整的情节线,我们通常称之为:大纲。
2、怎样把握节奏?
第二问和第一问居然接得很顺承。
在你完成大纲之后,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标注每一段情节的大概篇幅。作为一个没有写小说经验的作者,我不建议用字数来标注篇幅,你可以将某段情节所用的篇幅设为1,然后按1的倍数标注其他情节段落为0.5、0.7、2.5等等。
嗯,完全凭感觉来标注也可以。
那么,如何达成这些篇幅呢?
首先,你得在落笔写的时候把细节填充完毕。譬如说,大纲里通常会写A和B吵了一架,B妥协了,但大纲里不会写A说了什么B又用什么话还击,而这在真正落笔的时候则是必要的——然而又不是每一部分都有必要填充细节。
我说一下小说的字数都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通常是:对话、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我们通常认为前三者是主体,后三者是点缀,但需要记住的是,一篇小说里最重要的部分永远是对话和叙述,议论和抒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代替描写的作用,而对话和叙述绝对无法取代(注:这里的对话,是广义的“对话”,即所有人物之间的交流内容,都称作“对话”)。
我为什么要说这些呢?因为……怎样把握节奏?很简单,所谓详略得当,无趣的地方“略”,即使用叙述;有趣的地方“详”,即使用对话和描写;高潮部分浓墨重彩,即使用更多的描写。
这就是把握节奏的方法,只要你能弄懂何谓有趣、何谓无趣,你就能按这个方法把握节奏(摊手)。
但请注意,这里我们需要引入的另一个概念,即“渲染”。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将小说中的“描写、议论、抒情”统称为“渲染”。渲染起到的作用,是使小说生动起来,形成画面感、具备情感感染力,而不仅仅是一个干巴巴的“故事”。渲染使用的好坏,是“写故事的人”和“写小说的人”最大的区别所在。
所以我们可以换个词来说明节奏了。所谓详略得当,无趣的地方“略”,即使用叙述;有趣的地方“详”,即使用对话和渲染;高潮部分浓墨重彩,即使用更多的渲染。
渲染理论是一套极为复杂的理论= =,在这里,我只略微说一个大概。
我将渲染分为“场景渲染”和“情感渲染”两个大类,顾名思义,前者写景,用景物描写;后者写情,用心理描写。如果用电影来比喻的话,前者大概相当于远镜头,即拍摄场景;后者大概相当于特写镜头,即表现人物内心想法。
可想而知,多场景渲染的小说,多半比较华丽;多情感渲染的小说,多半比较文艺。渲染特别多的小说,节奏比较舒缓;渲染比较少的小说,节奏多半明快。
就这么简单吗?不没那么简单……这里还有一个概念,叫做“纵深”。什么叫“纵深”呢?场景渲染中包含的情感渲染效果,即为“纵深”。
说得明白点,这叫“借景寓情”,说得更明白一点,这段话里包含的所有信息都在写景,但它是为了表情,这就叫有纵深。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吗?不,纵深不一定要这么含蓄。
起点文里主角和配角打打杀杀,场景渲染无比夸张,但归根结底作者是在跟你说“你看主角多牛叉”,这也是纵深。
所以,没有纵深的场景渲染不是好场景渲染。
所以,考虑到纵深以后,我们通常不提倡过多的纯情感渲染,因为……太沉闷了。
看了看以上长篇大论……好枯燥的样子,所以其他的就不多说了吧QAQ,我们进下一节。
3、怎样丰富人物?
又是个有歧义的问题。
“怎样丰富人物”这个问题可以有两个解释,一是怎样写出多种多样的人物,二是怎样使已有的人物性格变得更加丰富。
但在这里我可以告诉你,无论哪个问题的答案其实都一样——靠天赋。当然网络上有很多人物设计教程,它会给你设置很多条条框框,让你按那个规则填写。这些东西都很有道理,但根据我的经验……即便认真看了教程并认真按那个做了人物设定,大多数人也做不出出彩的人设。
不,我不是专程来打击自信心的。
我没办法提供让人物出彩的方法,但是我可以提供判断人物是否出彩的方法。判断标准其实只有一条:该人物身上是否具备某种戏剧性,以至于足够让他在小说中具备足够的存在感?
什么叫做戏剧性?简单来说,就是他身上的矛盾、挣扎、匪夷所思。
人物及格与否取决于合理性,良好与否取决于戏剧性,优秀与否取决于独特性。而一般来说,良好的人设足够应对所有小说的写作。
在这之后,例行地介绍一下人物设计的方案。
首先是如何获得“合理性”。比较有效的方法是使用“前史”或者叫做“人物小传”,用于介绍其性格成型过程。只要人物的一切性格要素都能获得合理的解释,那么一般来说,人设就获得了合理性。
而后,问自己以下六个问题,它能帮助你将人设提升至“良好”的水准:
1、他(她)性格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2、一般情况下,当他(她)行事面临障碍的时候,他(她)会怎么做?
3、他(她)行事的内在推动力是什么?
4、他(她)的目标是什么?底线是什么?有什么极端畏惧的事物?
5、他(她)内心有无创伤?有无极端珍贵的回忆?
6、他(她)有什么可以作为标志的癖好或特长?至于“优秀”,嗯,那是天赋(严肃)。
此外,关于人物的另一个注意点是,正如第一节所说,冲突和发展是小说的核心。对于人物而言,人物的所有性格也必须在冲突中才能体现。也即是说,对于重要的人物来说,每一个性格特质,都需要设计一个冲突去表现。
4、怎样展现人物关系?
嗯,这个问题……没看懂。容我跳过……
5、其他
我一直在说,小说的科班,有五成是编剧系、两成是导演系、两成是中文系、一成是心理系。
这其中……编剧系就不说了,这一专业包含的是全部的剧情体系和大半的人物体系;心理系也不说了,帮助主要是体现在人物和剧情逻辑方面,代替的是被认为不可或缺的“阅历”的功能。导演系呢……则主要是镜头、视角、聚焦、画面,综合起来,这一专业解决的就是我在第二节里强调的“渲染”问题,这一节里需要具体说明的是中文。
其实,与其说写小说需要中文系知识,不如说写小说需要语文知识和公文写作能力……
标点符号使用正确、词能达意、没有语病;句子通顺流畅、句式简明灵活;具备基本的词汇量、具备基本的信息输出结构功底、具备基本的渲染能力——以上是语文课所需要掌握的东西。
措辞严谨、不产生歧义、信息输出节奏合理、按照内容的重要程度合理安排陈述顺序和技巧——以上是公文写作技能基础。
此外,还有一项在语文和公文中都被强调的内容,也同样是必修课——它叫中心思想。
嗯,这真的不是我被应试教育荼毒过久。
小说确实需要中心思想。哪怕是起点小白文也需要中心思想,不仅仅是整篇小说,小说中的每一卷、每一段情节都需要中心思想,需要一个“你想表达的东西”。一篇起点小白文,它的中心思想可以是“天下无敌”,他的所有情节中心思想都是“你看主角多牛叉”……但这也是中心思想。
“你想表达什么”,这才是一篇小说的核心和根本吸引力所在,它使得整篇小说变得凝聚而不散乱、使所有情节被指向一个统一的方向。从这个统一的方向中,引申出来的有很多内容,譬如阅读期待感、譬如情感导向、譬如主角的根本目的……
归根结底,这决定了“你想让读者期待看到些什么”。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