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一过,春耕始忙。在洞庭湖滨的一座恒温恒湿厂房内,一粒粒稻种正冒出小小的嫩芽,焕发着勃勃生机。从最初的浸种催芽环节开始,传统落后的耕作方式正在改变。
记者了解到,随着物联网、大型插秧机、“有机枕”种植等一大批高科技和新型种植技术的推广使用,传统的春耕方式悄然发生变化,省时省力、自动化、智能化正成为新潮流。 “娇贵”栽培,让农民腰包鼓起来 春耕时节,洞庭湖平原上一片忙碌景象。“过去是自己浸种催芽,把种子装在编织袋里,在水塘里浸泡一天后,再到室内保温催芽,操作繁琐、耗费时间长不说,而且成本较高、成活率相对低。”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泉交河镇奎星村村民说,现在有了专门农业科技公司负责催芽,不仅省时省力、成活率高,而且成本也低。 负责浸种催芽的湖南中亿现代农业公司就在村子里,配备了专门的恒温恒湿厂房,配有专业技术人员,从制种到催芽到育秧,都可以提供一条龙服务。 新型种植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也让农民腰包富起来。 在陕西杨凌农民马新世的大棚里,10来厘米高的西瓜苗正在茁壮成长,绿油油的煞是好看。 与其他瓜田不同的是,这里的瓜种并没有播在地里,而是着床在地上的“有机枕”里。“有机枕”外形像枕头,里面填装的是由多种生态肥料配比而成的土壤。“‘有机枕’不但包含有能满足作物生长的所需营养,而且通过物理隔离,杜绝了农药残留。”“有机枕”的发明人马新世说。 “这种长200米、宽20米、高七八米的大棚可以放‘有机枕’5200个,一个枕两棵瓜苗,可以结瓜20斤。”马新世说,除掉每枕5元的成本和人工费用,一个大棚多的时候收入在50万元左右,两年就可以收回大棚投资。 智能耕作,突破时空限制 看到福州市区下雨,正在送货的王永源不慌不忙打开手机APP,看到远在闽清县的自家农场里降雨量达到了44毫米,打开农场的摄像头,指导家人挖沟、排水。“原来每天至少往地里跑三趟,刮风下雨更不敢离开,现在出远门也不怕。”王永源说。 王永源是福建省闽清县白中源凤家庭农场负责人,他手机里显示的农场信息来自当地农业局支持的物联网项目:每块地里都安装有感应器,接收器,可以实时监测农场的温度、湿度、降雨量、光照情况等信息,还可以根据需要远程操控遮阳板和浇灌设备。 “这套系统还可以记录下全年的数据,到了年末,我们可以分析气象变化、施肥施药节点和产量的关系,有利于改进种植技术,实现精准农业。”王永源说,信息化有助于实现“藏粮于技”,将是中国农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物联网技术正在发力,智能化、定制化和新农机描绘出我国未来春耕新图景。 在刚刚闭幕的第十届西部(杨凌)农资苗木交易会上,陕西农康农业机械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展出的新型拖拉机引起关注。记者看到,展出的9种拖拉机与往常见到的并不太一样,不同的拖拉机适用于不同的耕种地区,拖拉机后部安装上不同的耕地设备具有不同的功能,可实现开沟、旋耕、齐垄等多个功用。 “小的拖拉机可以钻进大棚工作,大的拖拉机专用于大型农田。”陕西农康农业机械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的郝涛说,他们还研发出了无人驾驶的拖拉机,适应特大型农田,极大地节省了人力。 机器换人,种地不再“一身泥” “过去,1个人1天只能插秧1亩地,家里要有几十亩地就忙不过来。现在有了它,1天1个人可插秧15亩,顶过去15个人。”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黄坑村种粮大户雷炳华指着身旁约一人高的插秧机,高兴地说。2014年起,雷炳华陆续购置了4台大型插秧机,2017年实现种植面积达到2700亩。有了规模化的支撑,雷炳华还延长了产业链,创立了“武夷生态园黄坑大米”品牌,凭借绿色无污染的优势卖出了好价格。 福建省南平市农机总站培训推广科科长余世有介绍,南平市位于武夷山脉南麓,土地分散,许多山垅田只能依靠人工插秧。但近年来随着土地不断流转集中,机器插秧渐渐成为闽北山区农业的一道新风景。 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在省时省力的同时,也大大改变了过去农民种田“一身泥巴一脸脏”的形象。在平原地区,随着农业全程机械化实现,耕种者甚至可以穿着皮鞋种田。 在位于南洞庭湖的湖南省沅江市,种粮大户周波正在筹划早稻生产的各项事宜。“以前用牛耕地,一天顶多耕5亩,现在用旋耕机,一天可以耕60亩。”他说,从育秧、耕田、插秧、打农药、收割到烘干,可实现全程机械化。 “有了新科技的帮忙,农民种地越来越省事。去年我们新推广了插秧、施肥同步的一体化插秧机,可以节省一道人工;不少农民使用了植保无人飞行器,只要预先设置好,无人机就可以自动喷洒农药。”余世有说。(记者 张春保 张斌 林超 周楠)植树节 志愿者为雄安种下“生态树” 3月12日,在第40个全国义务植树节当天,中建三局北京公司联合雄安新区博奥学校联建雷锋班50余名志愿者走进雄安新区容城县,参加“千年秀林”大型义务植树活动,为雄安的生态发展抹上靓丽的底色。【详细】2017年全国共完成造林736.2万公顷|北京2018全年计划义务植树100万株
杭州到北京复兴号下月开跑 全程不到4个半小时 坐着最新的复兴号高铁,以350公里的时速风驰电掣,从杭州东站到北京南站,最快只需4小时23分……这令人振奋的事下个月就能实现。4月10日起,全国铁路将进行列车运行图调整。此次调图最大的亮点,就是京沪高铁350公里级别的“复兴号”高铁由现有的7对增加到15对,其中杭州东至北京南间启用三对“复兴号”高铁。【详细】
为中国速度筑牢安全堤坝|她让中国高铁领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