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名字非常看重,故有“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的说法,在给孩子取名字的时候,父母一般都会慎重考虑。如果一个人的名字太奇怪,不仅会被朋嘲笑,甚至有可能影响到仕途的发展。明朝时期,有一位才华横溢的考生,本来应该被钦点为状元,皇帝却说:“你的名字太难听,降为探花。”
吴情,明代无锡人,出身于书香门第,生活条件较为优越。从五六岁开始,父亲就亲自教他读书,后来还花重金请了一位当地有名的私塾先生,想让他考取功名,进而就能光宗耀祖。吴情没有辜负家人的期望,学习非常的用功,十九岁考中了秀才,几年后又考中举人。
中举之后的吴情,并没有骄傲自满,他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定要考中进士。然而,在之后的多年中,他先后三次到京城参加会试,却都名落孙山,心里不是一般的郁闷。如果换作其他人,估计会放弃科举之路,但吴情却不一样,他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不考中进士决不罢休。
为了表达自己的决心,吴情离开了家,住进了附近的一座寺庙里,除了吃饭、睡觉之外,所有的时间都用来读书。功夫不负有心人,嘉靖二十三年,已经40岁的吴情再次来到了熟悉而又陌生的京城,参加三年一度的会试。拿到试卷后,他洋洋洒洒地完成了答题,并提前交卷了,满怀信心地走出考场。
榜单出来后,吴情名列前茅,因此获得了殿试的资格,与众才子进行了激烈的角逐。最终,他以犀利的文笔,征服了主考官嘉庆皇帝,取得了一甲第一名的好成绩,就等着皇帝下旨钦点他做状元了。我们经常说,不到最后一刻,都不能高兴的太早,否则将会让你欲哭无泪。
负责大臣宣读考生的名次,第一个读到的就是吴情的名字,嘉靖皇帝立马让大臣停下来,然后说道:“吴情与‘无情’同音,岂能让一个无情的人当状元,这不是让天下人耻笑朕吗?”于是,就当场宣布,把吴情从状元降为探花,估计吴情绝对有一种爆粗口的冲动吧!
关注微信公众号“史学界的9527”,了解更多鲜为人知的历史!(野史、秘闻全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