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居住在海内外的原复旦大学村庄子弟聚首复旦园内的旦苑餐厅,进行了一次“复旦子弟大团圆”活动,当日有450多来自海内外的村民参加,规模空前。该项活动于2017年2月开始酝酿,初衷是请当年居住在复旦周边“四村四庄”的村民聚会一次,重温幼时结下的深情厚谊,同时回首复旦文化,感恩复旦文化。
几代村民曾生活在除了大家熟知的以数字为序号的“第一宿舍”、“第二宿舍”、“第三宿舍”等以外,有的建政前曾在冠以庐山村、徐汇村、德庄、嘉陵村、筑庄、淞庄、渝庄、中心村等四村四庄居住。这些村庄基本上围绕在国权路、政肃路周边,它们的老名称颇有来历,见证了复旦大学发展的各个时期,对应着学校筚路蓝缕的历史足迹。不管称它们是村庄,还是宿舍,其功能都是复旦大学家属生活、聚居的地方。参加这次盛会的人,深深感受到了复旦发小的发自肺腑的浓浓情谊。
这些发小感情基础深厚,自托儿所开始,大家就生活在一个屋檐下,以后进入腾飞小学(国权路小学)或复旦小学就读。复旦文化的影响至为深远,子弟间的情谊难以忘怀。子弟在村庄里直接受到复旦文化的熏陶,既品尝到父辈的甜酸苦辣,也耳闻目睹各个历史阶段的变迁。复旦发小的特点是:友谊从长辈开始,它千丝万缕,它历经风雨,它延绵不断,它传承数代。村庄的生活“岁月”留下子弟成长的轨迹,村庄的文化“光影”让子弟受益无穷。这就是复旦的村庄文化,也是开展大团圆活动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