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散人 时拾史事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搬运
公元前133年,一位来自帝国边疆雁门郡马邑县的名叫聂壹的老人,透过管理对外事务的大行令王恢向汉武帝进献了一个大胆的计划。
“匈奴经常侵入边塞,为祸甚大,如今朝廷刚与之结亲不久,匈奴必毫无防备,这是一个进攻的绝佳时机。我多年与匈奴人私下做贸易,很得他们的信任,假如我假装把马邑献给单于,必然不会引起他们的怀疑。
匈奴人贪财好利,不会放弃这样的好处,一定会率大军前来。到时官军埋伏于马邑附近,便可一举将单于生擒,铲除匈奴这一心腹大患。”
24岁的刘彻怦然心动。依照惯例,他将此事交由群臣公开讨论,然而对于皇帝的心思,群臣无一不晓,毕竟在召集辩论的文书上调子已定:
——今欲举兵攻之,何如?
结果不言而喻,于是历史上著名的马邑之谋就此展开。虽然计划最终为匈奴单于识破,三十万出征的汉军无功而返,然而汉高祖以来的和平契约自此被打破,持续百年的汉匈战争拉开了大幕。
对于这场由汉武帝发动的旷日持久的大战,几乎家喻户晓,然而详而论之,过往的很多认识,其实又有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
一个基本的问题是:汉武帝到底为什么要主动发起这场战争?
1.
通常的说法是,一切都怪匈奴人。
历经七年的内部大混战后,中原地区经济凋敝,国力衰败。平民缺衣少食就不用多说,连天子出行都找不到四匹纯色的马匹,而将相甚至以牛车为座驾。与此同时,匈奴却兵强马壮、如日中天。
在遭受惊险的白登之围后,汉初的统治者刘邦认清了双方的实力差距,于是制定了和亲政策向匈奴服软,汉匈的关系进入了一段看似和平的时期。然而,这不过是脆弱的和平。
和亲政策施行后,匈奴并没有良好的遵守,仍动辄私自撕毁合约南下侵犯大汉边疆。不仅边塞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连汉帝国的首都长安也不时面临匈奴铁骑的威胁。(时拾史事:historytal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