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转载的时候一开头我就写了原作者也是军迷,错误肯定有,大家讨论指出共同提高,就算是专业人士一个人写这么系统的帖子如果没人审稿也会犯错。没想到一堆“高人”冷嘲热讽的本事不小,挑一个两个错就自鸣得意,尖酸刻薄。我转载之前特地浏览了超大的精华区,找不到这么系统的帖子,所以才转载的,如果诸位高人真的觉得自己水平爆棚,想要进来刷优越感,麻烦您自己用您那高超的知识水平写一个类似的系列帖子吧,也好给大家普及普及。
打乱下原帖的次序,先转载炮兵部分,第一部分是反坦克炮和导弹
-------------------------------以下正文-------------------------------------------------------
这一期开始介绍土共炮兵,不含防空部分,共分为反坦克炮和反坦克导弹,牵引身管压制火炮,自行身管压制火炮,火箭炮,炮兵指挥侦查等内容。
身管压制火炮即一般意义的炮,有一根炮管,射程在视距以外,根据炮与目标的相对位置调节炮管高低方向和发射药装药号来瞄准目标进行射击的火炮。
各炮的技术诸元如尺寸重量等网上都能查到,就不详细介绍了。
土共炮兵目前的主要装备也是分三代。第一代为老式牵引火炮,数量最多。主要型号除一种外都是仿制苏联60年代或以前型号的,包括改进型。这唯一一种自研的还不如相应的苏联60年代型号。这主要是因为土共至80年代初都没有新型号研制成功,之后因为苏联的威胁解除,陆军军费相对较少等原因,很多新型号并没有服役。第二代为80-90年代定型的自行火炮,具有世界第二代自行火炮的技术水准,数量也不少。第三代为前几年定型的自行火炮以及车载炮。反坦克导弹也分广为人知的三代,不过第三代是90年代就已经定型了,与世界基本同步。
本期介绍反坦克炮和反坦克导弹,它们属于防御性支援武器。一般用于加强在预期遭遇敌坦克进攻的方向,与其他部队配合,最好依托阵地进行防御。当然也可以用于其他作战方式,如进攻和阵地战中打击对方目标。因为这类武器在视距内开火,而且开火的特征比较明显,所以最好与其它兵力配合。
在80年代陆军转型以前,土共的队属炮兵除团及以下的轻便火炮外,就是师属炮兵团和军属炮兵团。其中师属炮团加农炮营装备56式85mm反坦克炮,与5,60年代的苏军相同。该炮是仿制苏联于二战刚结束定型的D44型火炮。该炮各国生产的型号在世界上曾广泛装备,共数万门。
在土共的装备体系中该炮列为加农炮,除反坦克外也作为压制火炮使用。土共在80年代陆军转型时将该炮陆续从野战部队撤装,现在还在部分边海防部队发挥余热。
海防部队的56式85mm炮。
在珍宝岛向苏军射击的56式85mm炮
1979年对越战争前夕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和参谋长周德礼视察部队,背景是56式85mm
炮。对越作战中该炮基本作为压制火炮使用。
1969年珍宝岛冲突土共虽然获胜,但暴露出反坦克武器能力不足。因此开始进行下一代反坦克炮的开发,目标是击穿苏联T62坦克正面。当时采用先仿制苏联T12反坦克炮,再进行进一步研发的办法。T12于58年定型,土共没有引进。经过非正式合作的方式从其他国家引进后,于1973年造出原型,但问题不少,定型试验直到1983年才完成。期间只有小批量装备部队,其火力不足以击穿苏联新一代的T72,T64,T80等坦克正面。所以生产装备不多,并没有替代56式85mm炮。
73式100mm反坦克炮
80年代初与西方蜜月期间,土共引进了西方新锐的电渣重熔,身管自紧等火炮制造工艺和火炮开发技术等。73式100mm反坦克炮获得进一步改进,加上伴随73式一起开发的脱壳穿甲弹最终成功,定型为86式100mm反坦克炮。
80年代科技人员在用86式进行脱壳穿甲弹试验
该炮与73式炮架相同,身管也差不多,但弹药不通用。为了区分,炮管前部有两个黄圈,后来服役的炮防盾上缘从波浪形改为平直。防盾后面右上角挂的盒子是工具箱。
服役中的86式100mm炮,防盾上缘平直。
86式100mm炮的瞄准
牵引反坦克炮已经是一种落后的武器,所以86式装备也不算太多,装备于一部分步兵师
属炮兵团反坦克营与反坦克导弹共同作为反坦克武器,兼作压制火炮。该炮可以击穿苏制T72M的正面,也推出外贸,不过似乎没有卖出去。但是该炮的炮身用在PTL02自行火炮上,弹药通用,现在正快速列装。
土共进行过多次自研坦克炮的努力,但直到参考苏联125mm炮加上自身积累才成功。80年代有一个120mm坦克炮的型号,最终因为炮尾部分过大无法装进坦克而下马。土共生产自行火炮的主力厂家把这个炮拿去装在该厂生产的炮兵通用底盘上,定型为P(炮)T(反坦克)Z(装甲)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原定1989年阅兵出场,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推迟到99年。
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开火
由于火炮体积太大,加上当时土共的底盘水平不高,只能负载13吨,该炮的炮塔很薄,战斗全重只有31吨。火炮在炮塔内的部分很长,装填手在炮尾一侧,炮长和车长在另一侧。后面尾舱中有少量弹药,其他弹药在车体内后部。就这样该炮还是降低了膛压减少了后坐才装进炮塔的。
一个89式120mm炮营
该炮生产主要采用成熟技术,火控一般,基本没有动对动射击能力。火炮威力还不错,在出现时超过土共现役坦克炮和86式反坦克炮。炮管有热护套和抽烟装置。
因为该炮生产还比较简单,威力也可取,所以定型后突击生产了一批,装备在北方部队。现在分散在北京,沈阳,兰州军区一些集团军炮兵旅的反坦克营。苏联解体后很快就不再生产了。
总的来说,专业反坦克炮这个门类已经落后,土共目前喜欢的是轮式突击炮,主要作为直瞄射击的自行火炮使用,并不是反坦克的主力。反坦克任务由坦克,陆航和反坦克导弹执行。86和89这两种炮估计没有后续,慢慢退役就消失了。
土共在珍宝岛之战以后着力提高反坦克能力的一个重要措施是仿制开发反坦克导弹。70年代初通过非正规渠道在罗马尼亚的配合下从罗马尼亚搞到了苏制AT3萨格反坦克导弹。AT3的产量和使用量极其惊人,加上各种仿制生产了数十万枚或者上百万枚,苏联高峰期年产2万多枚。也参加了很多战争和冲突,可以称为反坦克导弹中的AK47。
土共实际从1973年才正式立项组织起AT3的仿制工作。1978年或79年定型,称为红箭73反坦克导弹。按现在的编号是AFT07。土共的高层对该型号相当重视,但当时该导弹采用的都是电子管元件,而且相对于土共的能力有些过高。所以虽然仿制成功,但是成本很高,80年代的说法是值10台彩电一枚。前几年生产厂领导接受采访介绍说现在一枚弹10万,发射装置50万。该弹定型后土共建立了一个师级单位的反坦克导弹学校培训人员,装备并不多,不过外销很多。
两伊战争中使用的AT3或者红箭73。
这是世界第一代反坦克导弹,肉控线导。那个潜望镜只用于观察目标,不能提供操纵的帮助。射手完全靠看到的图像加上自身感觉用操纵杆操纵导弹。因此精度不佳,经过严格训练的射手也就能达到60%。稍微控制不好,导弹俯角过大,一瞬间就会落地。
这种老型号至今仍然在服役
图中这位已经换了07式军服,从军衔看也是正牌部队,不是民兵预备役。
红箭73或AT3导弹内部结构模型
80年代在开发红箭8的过程中借鉴技术,有了个采用红外侧角的改型。
最后用红箭8的半自动制导,只要瞄准镜压住目标,就会自动传输相应的控制指令,制导导弹飞向目标,不用杆了。
导弹也开发了几个新型号,改用现代电子技术,提高战斗部能力等。后来又有了电视测角的型号。
这是比较新的带串联战斗部的型号,前面那个头用于引爆目标的反应装甲防止主战斗部的攻击被破坏。弹体上写着AFT07B。红箭73的导弹是分成两部分放在盒子里,发射前组装起来。弹翼折叠不彻底,不能用发射筒。
和苏联的AT3一样,土共也把红箭73挂在各步兵战车上。不过苏联已经换了新型号。
99年阅兵时的红箭73还是老型号,大概是AFT07A
09年阅兵时是新型号,战斗部比上面的B型加大,因此加上了4片小翼,大概是AFT07C或者D红箭73目前主要作为步兵战车车载的反坦克导弹,射程3000米。步兵携带的型号装备在部分摩步旅团以及空降山地等轻装部队,并不多。
在红箭73尚未定型的同时,土共开始开发下一代反坦克导弹。这一次引进了一些新的电子技术,而且很重视,所以进展很快。1984年定型为红箭8反坦克导弹,现在叫AFT08。1987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特定奖,并拿到国际防务展上推销,外销成绩非常好,装备了亚非拉很多国家。实际上陆军兵器只有69II坦克和红箭8拿了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都是在签了出口大单的当年拿到,可能更多是80年代土共尚比较寒酸的时期,对自主开发并能大批量成套出口的一种奖励,并不是其技术水平真能和核弹头核潜艇之类其他军工获奖项目相比。
红箭8导弹比较重,早期由红外测角,生成控制指令,射手将瞄准镜压住目标,导弹就自动飞向目标,属于半自动线导的世界第二代反坦克导弹。后来红箭73和红箭8都用了红箭9开发的电视测角。
红箭8主要的装备形式是212吉普车载。
采用无后坐力炮式发射,发射时有一个向后的冲量,储运筒向后飞出。
红箭8目前是步兵师炮团的主要反坦克力量,有些师炮团只有反坦克导弹营,不装备反坦克炮了。
此外空降兵的轮式突击车上也装备红箭8。
下图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刚发射时火箭发动机不点火,还有导线
红箭8采用4片弧形弹翼,可以完全折叠,因此能用发射筒。火箭发动机点火后导弹开始旋转,将导线甩成螺旋状,避免烧到导线。每周旋转导线都传输一次姿态控制,因此红箭8的飞行很稳定,精度比较高。训练中实弹射击一般一枚弹要穿多个塑料布靶子,这在实战中恐怕没什么用,只是在导弹飞行过程中给射手多一些训练。
也可以由步兵携带,但只能短距离。小组共4人,战斗全重90多公斤
4个部件,发射筒带弹,三脚架,观瞄装置和制导装置
另外还有个工具箱
装好后发射
红箭8导弹在国际上销路很好,参加过波黑战争,证实可稳定地击穿南斯拉夫M84坦克正面,也就是T72的改进型。巴基斯坦引进红箭8各个型号导弹生产,叫绿箭。
巴基斯坦正在推销绿箭,图中的导弹是新型号,相当于红箭8E,观瞄装置也从红外换成了电视测角。
近些年电子技术的进展,自然有条件开发更轻的步兵携带型号。土共开发了红箭8L,战斗全重22.5公斤,可以发射红箭8各型号导弹。
不过没见土共装备,斯里兰卡陆军已经装备了。
面那个宣传板上有各技术指标。
红箭8也开发了直升机机载的型号,当时红箭9还没有开发出来。
挂红箭8的直9低空掠过沼泽地,实际可以挂8枚
红箭8和红箭73后期型号穿深达到800mm,可击穿80年代的所有坦克。红箭8定型后土共决定开发能在21世纪初通杀所有坦克的重型反坦克导弹,要求为无线制导,高速,射程远的第三代反坦克导弹,与世界同步。90年代成功,定型为红箭9。
红箭9结构和发射车图,注意右下的发射车控制台图上下颠倒了
红箭9重37公斤,口径152mm,红箭73和红箭8都是120mm。因此红箭9只能车载或机载,采用昼夜观瞄制导整体组件,激光指令制导,射程5500米,穿深1200mm。只对M1A2的贫铀装甲可能不保证从正面摧毁,但聚能战斗部威力很大,坦克和乘员失去战斗力应该没问题。
红箭9装备的主要形式是ZSL92的4x4型号改装的专用发射车
土共要求红箭9具有很强的连续作战能力,导弹由乘员在控制台遥控发射,发射装置可升降,可自动装填,车内备弹8枚。因此这车虽然战斗全重13吨,恐怕已经是土共能找到的最轻的车了。该车取消了两栖功能,没有防浪板,螺旋桨和排水泵。车长和驾驶员在前,后面右边是射手,左边是动力舱,再后面是无人战斗室。车长有周视仪,可以搜寻目标通知射手。
红箭9采用火箭式发射,由起飞发动机点火将导弹推出发射筒,一定距离后加速发动机点火将导弹加速到亚音速,然后巡航发动机点火。世界上很多第三代反坦克导弹都是这种形式。
红箭9在99年和09年两次阅兵都出了场,外形没有什么变化
制导观瞄装置都在中间那个盒子里面,除电视测角外,还包括红外夜视仪,激光指令发射器和激光测距仪等。但没有装火控稳定系统,只能停车或慢速行驶发射
红箭9一般装备于集团军炮兵旅/师反坦克营,以及空降部队(单管)和独立山地步兵旅
土共自己装备的红箭9系统没有提供外贸,另开发了一个毫米波制导的单管型号供外贸,似乎还没有卖出去。
展出的红箭9导弹
红箭9也可以机载,不过没有见到照片。土共目前正在开发新的机载型号。
土共的反坦克武器装备密度不高,只在师属炮兵团和军属炮兵师旅中各有一个反坦克营,有反坦克炮和反坦克导弹混编的,也有只有反坦克导弹的,可能有个别只有反坦克炮的。步兵旅只有反坦克连,一般装备红箭8。团有反坦克连,装备无后坐力炮或反坦克导弹。此外步兵战车上都有红箭73,只是ZBD04用炮射导弹。多型坦克也有炮射导弹。与其他军事强国和比较富裕的小国比,土共编制内的反坦克导弹密度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