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卫星网8月30日报道称,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启动自产LCH轻型武装直升机量产计划。到目前为止,印度已订购179架LCH。而从明年开始,LCH将正式开始列装印度空军。
印度自主发展直升机是从1979年5月开始的,但当时因自身技术能力不足,于是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开始到欧洲寻求技术帮助。1984年7月,印度斯坦航空公司与德国MBB公司(现为EADS的一部分)签订了一份技术合作合同,由后者为其设计ALH轻型通用直升机。
根据印度的实际需要,MBB公司以其当时刚投产不久的BK117 B2通用直升机为基础进行了放大设计,并且选择了2台法国透博梅卡TM333-3B2涡轴发动机(单台功率1000马力),以满足印度空军所要求的高原飞行能力。1992年,ALH的原型机实现了首飞,并被命名为“北极星”(Dhruv)。2002年3月,“北极星”进入印度三军服役,比原计划晚了5年。
印军对于“北极星”的性能比较满意,于是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又于1998年和2006年在“北极星”基础上发展“楼陀罗”轻型攻击直升机和纵列双座的LCH轻型武装直升机。
由于印军要求“楼陀罗”和LCH除了具备高原飞行能力外,还要加装机炮、反坦克导弹、空空导弹等武器以及相应的火控系统,因此的发动机功率必须加大。于是,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和透博梅卡公司签订了一项合同,联手研制阿蒂丹1H1(印度称“沙克蒂”)新型涡轴发动机。
据透博梅卡公司的资料介绍,阿蒂丹1H1/沙克蒂发动机在设计上专门照顾到了恶劣的高原和高温环境,为此大幅简化了结构,整个发动机只有减速箱/附件箱、燃气发生器和动力涡轮三个模块,因此不但维修非常方便,而且造价也比较低廉。
阿蒂丹1H1/沙克蒂发动机单台功率达到了1200马力,这也是印度为什么将其称为沙克蒂(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的毁灭之神湿婆的妻子,是自然及生殖力的化身,比喻“力量”之意)的主要原因。此外,阿蒂丹1H1/沙克蒂还带有全权限数字电子控制(FADEC)系统,而且大修间隔时间达6000小时,是TM333-3B2的3倍。
LCH在外形上虽然采用了纵列双座,但还是能看到“北极星”的许多影子,而且很多技术参数也相同,这样做显然是为了减少技术风险。LCH采用单旋翼、带尾桨的常规布局,全机长15.87米,旋翼直径13.3米,机高4.7米,最大起飞重量5500千克,最大速度265千米/小时,升限6500米,爬升率12.7米/秒,航程55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