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敦刻尔克》6大细节梗:海滩的泡沫从哪来?车站的老人是不是盲人?
《敦刻尔克》正在热映中,许多观众中乐此不疲地讨论着电影中的诸多细节:
比如敦刻尔克海滩上那个颜色像豆浆,质感像柳絮的泡沫从哪来的?
比如结尾处,在站台上的老爷爷到底是不是个盲人?
比如涨潮到底是等三个小时还是六个小时?
橘子君看到这些评论被吊足了胃口,所以拿着放大镜又去了一趟电影院!!!
接下来这一篇就是《敦刻尔克》的答疑解惑帖,专治各种疑难杂症,欢迎在评论中继续补充!
细心的观众应该会注意到电影里的海滩有些"特殊":
画面里那些白色的,看起来肯定不是海水,但是不知道是什么鬼的物质,吃瓜群众们把它称之为泡沫;
但这些泡沫从哪来的?为什么会出现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
橘子君追随着各位大神的科普,最终在NOAA(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网站上)得到了这样的结论:
海洋中的表面活性剂增加时,海水翻滚搅动所形成的气泡就会粘合,不易消散,并且在海风和海浪的推动之下,向海滩聚集,最终形成泡沫。
其实这和日常清洁产品产生泡沫的原理是一样的,只不过我们所用的清洁产品是人工加入了表面活性剂,而海洋中的表面活性剂是通过生物降解等化学作品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