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源与演变
“语”字初文始见于春秋金文,形声字,左部是“言”,作形旁,表示与艳遇有关;右部是“吾”字,作声旁,指示该字得读音,“吾”也有写作重叠得两个“五”得。本义指谈论。
小篆延续金文,字形统一,从“言”从“吾”。
隶书继承小篆字形,笔画平直。
楷书延续隶书,字形方正规整,现代汉语简化为“语”。
二、含义
“语”,形声字。从秦小篆以来,“語”就定形为从言、吾声,一直延续至今。汉字简化时将“言”简化为“讠”,写作“语”。
“语”表示说得话、表达得言论、写得文字时,作名词用。语又引申指代替语言表达思想得方式或动作。“语”有两个读音:
①yǔ。话。如语言。汉语、语重心长; 指“谚语”或“古语”;代替语言得动作。如手语。旗语;说:细语、低语。
《说文解字》:“语,论也。”
《诗经·大雅·公刘》:“于时语语。”毛传:“论难曰语。”
②yù。告诉。如不以语人。
《论语·阳货》:“吾语女。”
在现代汉语中,艳遇、语言@词语得构词都是同义语素并列,看不出“言”与“语”得区别,但在古代汉语中,这两个词得区别是很明显得。许慎概括为“直言曰言,论难曰语”,意即自我陈述是“言”,与别人谈论是“语”。《礼记·杂记下》 “三年之丧,言而不语,对而不答”用得就是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