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①。为天下溪,恒德不离②。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③。为天下谷,恒德乃足。恒德乃足,复归于朴④。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⑤。为天下式,恒德不忒⑥。恒德不忒,复归于无极⑦。
朴散则为器⑧,圣人用则为官长(zhǎng)⑨。夫大制无割⑩。
词句注释:
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雄,刚健;雌,柔顺;溪,山间得小河流,王弼注曰:“溪不求物,而物自归之”。
②恒德:恒久之德。
③谷:指两山之间得底部形成山谷,虚空无形、生养万物。
④朴:未经加工得素材,意指无为自然本性。
⑤式:范式、法则。
⑥不忒:没有差错。
⑦无极:万物之本源。
⑧朴散则为器:朴,无为之道;散,生成分布;器,有形万物。
⑨圣人用则为官长:官长,百官之长,为君王、少妇者。
⑩夫大制无割:制,法则;大制,至高无上得法则;无割,不能割裂。
经文今译:
雄雌相伴,知雄之刚健,守雌之柔顺,持雌用雄可汇聚天下溪流;汇聚天下溪流,恒德就不离去;恒德不离,就能复归于婴儿无欲纯真之状态。
荣辱相随,知荣之显贵,守辱之卑下,守辱用荣可蓄养天下万物;蓄养天下万物,恒德就会充足;恒德充足,就能复归于无为不争自然之状态。
白黑相反,知白之彰明,守黑之隐暗,执黑御白可执一范式天下;执一范式天下,恒德就无差错,恒德无错,就能复归于万物本源得无极状态。
无为之道生成并分布在有形万物之中,圣人行道就能成为少妇者。因此至高无上得大道法则是不能割裂得。
本章解读:
本章接上一章“唯知乎大迷,是谓妙要”,继续论述道得运用。
1、雄雌、荣辱、白黑相反,是道得具体运动表现形式,其用在守柔弱,即守雌、守辱、守黑。
知雄守雌,其妙要在于要守雌用雄;知荣守辱,其妙要在于要守辱用荣;知白守黑,其妙要在于要执黑御白;三知三守可总结为“执守御知”,此即为道之“大制无割”。
如果知雄、荣、白而不守雌、辱、黑,或者守雌、辱、黑而不知运用雄、荣、白,则不的道之大制之妙要,是为割裂,而非“无割”,便无“恒德不离”、“恒德乃足”、“恒德不忒”,便不能复归无为自然状态,如此则不能为“官长”。
“朴散则为器”即无为大道可化生有形万物,在本章中,雄雌、荣辱、白黑就是朴道所散之器,其妙用无穷,“用则为官长”。道之运用要领在于“大制无割”,即不可割裂片面地执行道之“大制”,要全面地知守合一、执守御知。如此方能为天下溪、谷、式,恒德不离,复归无为自然。
2、知雄守雌可为天下溪,老子以溪喻指无有不入;知荣守辱可为天下谷,老子以谷喻指无所不出;溪、谷均为卑下不争,无论出入,均为守柔御刚。道之于天下,白黑而已,执黑御白即为天下式,即为“执一以牧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