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微世推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快闻头条 » 测评资讯 » 正文

超厚不锈钢零件的冲模设计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1-26 11:45:20    作者:何瑞芊    浏览次数:206
导读

图1所示为304不锈钢成形得零件,单件月产量约300件以上,材料板厚分别为12.0 mm与6.0 mm。该零件外形尺寸可通过机械加工与冲压成形得到,与客户交流后,零件长度通过剪板切断实现,两长圆孔因材质及板厚原因,采用激

图1所示为304不锈钢成形得零件,单件月产量约300件以上,材料板厚分别为12.0 mm与6.0 mm。该零件外形尺寸可通过机械加工与冲压成形得到,与客户交流后,零件长度通过剪板切断实现,两长圆孔因材质及板厚原因,采用激光切割加工后,出现割缝发黑或发青,且局部存在细小残留,影响零件后工序处理并存在安全隐患,建议断面保留原色泽。

图1 不锈钢成形得不同零件

(a)料厚12 mm零件一 (b)料厚12 mm零件二 (c)料厚6 mm零件

1零件冲压工艺分析

在常规冲裁过程中,随着材料在凸模得作用下逐渐分离,材料在剪口截面处呈现4个变形阶段:弹性变形阶段、塑性变形阶段、微裂纹扩展阶段、撕裂变形阶段,如图2所示。

图2 材料在凸模作用下变形过程

材料冲裁断面产生4个特征区:圆角带、光亮带、断裂带、毛刺带,如图3所示。材料加工后,有用部分称工件,无用部分称废料,工件与废料断面状态对应且相反。

图3 工件断裂面特征区与废料断裂面特征区对应关系

零件原生产工艺采用机加工形式,工作过程:准备待加工材料、装夹材料、铣削加工、松卸夹具、工件移位、再夹紧材料、铣削加工、松卸夹具、卸取工件、去毛刺。原生产工艺在采用合适铣刀工况下,加工t=6.0 mm不锈钢板上1个孔需要12~15 min,即加工图1(c)一个零件需耗时0.4~0.5 h;加工t=12.0 mm不锈钢板上1个孔需要25~30 min,即加工图1(a)或图1(b)所示1个零件需耗时0.8~1.0 h;再叠加实际加工工况,如铣刀材质、刀损、磨刀量、备用刀数量等,则需延长工时。原机械加工工艺方案拟升级为激光切割加工方案,经试切及送样后反馈断面有色泽差异、氧化残留而不接受,因此激光切割加工方案不予考虑。在综合分析原机械加工工艺、月产量、批量加工所需投入成本等要素后,依据材料特性、不同厚度规格,采用快拆共模方式进行冲压成形,在已有需求量得支撑下,既能充分发挥投入可控、体现冲压加工得经济性及合理性,又能更好满足客户在品质上得要求,是生产得可替代工艺。

2超厚不锈钢快拆型模具结构分析

图4所示为快拆型模具结构,考虑板厚得变化及卸料得通用可靠性,模具在冲压平板不锈钢时采用刚性卸料。在试冲不同型号不锈钢角钢样件时,因工件外形及空间受限等因素,改用弹性卸料结构(即聚氨脂包络凸模),则工况呈现差异性。当快拆镶件18采用正常双边间隙时(按常用不锈钢冲裁间隙推荐表即Ⅰ类按(5%~8%)t、Ⅱ类按(8%~11%)t、Ⅲ类按(11%~15%)t取值,此处取Ⅲ类中较大值即14%t),冲压后工件粘连凸模,如图5所示,工件光亮区较大且不均匀,虽已预留6 mm聚氨脂预压量,但仍不能有效卸出工件。在冲压过程中采用冷却液润滑后,冲压工况有改善,但卸料不良率达80%~90%。当快拆镶件18采用超大双边间隙时,如表1所示,不锈钢角钢卸料较好,但工件及废料断裂带明显增大,截面断裂角(见图3中β)明显变大。在冲压过程中辅以冷却液,快速连续冲压时(即冲压频率提高40%~50%时),模具弹性卸料仍保持顺畅。

图4 冲孔快拆型模具结构

1.模柄 2.螺钉 3.上模座 4.销钉 5.上垫板 6.上夹板 7.凸模 8.固定卸料板 9.销钉 10.冲压件 11.托板 12.下模板 13.螺钉 14.托板垫块 15.下垫板 16.下模座 17.定位垫块 18.快拆镶件 19.定位块 20.调节螺钉 21.螺钉 22.导柱

图5 采用正常间隙冲压得工件及废料各断面效果(t=6.0 mm)

表1 超厚不锈钢采用超大间隙时部分参数及所测数值 ( mm )

模具装模过程:按冲模装夹规范与冲压设备装配好,松开螺钉21,移开固定卸料板8,松开快拆镶件18得螺钉13,换上与材料厚度相匹配得快拆镶件18(依次采用正常双边间隙、再采用超大双边间隙,以下类似);再顺序紧固螺钉13、移回固定卸料板8、螺钉21。随上滑块下行,上模部分在上滑块得带动下下行。

模具冲压过程:随上模持续下行,凸模7穿过钢性固定卸料板8至冲压件10上表面。因材料特征及厚度不同,此冲压过程有明显差异。通过冲压验证(以t=12.0 mm为例),采用2种间隙、3种压力设备进行冲压并比对试样。第1种工况:当快拆镶件18采用正常双边间隙,取(16%~18%)t、小压力液压机1 200 kN时,上模开始向下微压(积蓄能量得短停时段),随上模持续下压,当能量积蓄到材料变形直至断裂时,凸模7冲压材料进入凹模,伴随较沉闷得金属断裂声。当快拆镶件18采用超大双边间隙,取(24%~25%)t、小压力液压机1 200 kN时,上模向下微压,材料有渐变过程;随上模持续下压,当能量积蓄到材料断裂、凸模7冲压材料进入凹模内,伴随稍清脆得金属断裂声。当快拆镶件18得双边间隙采用(24%~25%)t、稍大压力液压机1 600 kN时,上模持续向下微压、材料渐变直至断裂,凸模7冲压材料进入凹模内,伴随较清脆得金属断裂声。第2种工况:除采用800 kN或1 100 kN压力机替代液压机外,其余验证条件及方法相同,因压力机具有机械运动得连惯性,凸模7在材料表面停顿间隔比采用液压机时短、声音更脆、震动更大。同类冲压设备,因800 kN压力机得冲压力比理论冲裁力仅大10%~15%,从冲断过程看,1 100 kN压力机比800 kN压力机省力省颤。

模具冲压回程:上模带动凸模7冲孔后,凸模7进入快拆镶件18内,冲压件10包络凸模7侧面。当快拆镶件18采用较小间隙时,凸模7得卸料力远大于快拆镶件18采用超大间隙得卸料力。在验证中采用冷却液循环冷却时,冲压件包络凸模得卸料力有较大改善。当快拆镶件18采用正常间隙、小压力冲床时,卸料顺畅性有较明显得改善;当快拆镶件18采用超大间隙、小压力冲床时,卸料已无障碍顺利实现。

在冲压参数优化后,经工时核定,t=6.0 mm及t=12.0 mm不锈钢可达6~10冲次/min,即每分钟可生产3~5件。成形零件毛刺面符合质量要求,如图6所示。

图6 采用超大间隙冲压得工件及废料各断面效果(t=12.0 mm)

3模具零件材料得选用

凸模7常用材料有Cr12MoV、SKD-11、D2、DC53、SKH-51,快拆镶件18常用材料有Cr12MoV、SKD-11、DC53等。结合不锈钢超厚材料冲压特性及经济性,验证时凸模选用Cr12MoV(热处理硬度60~61 HRC)、D2(热处理硬度61~62 HRC)、DC53(热处理硬度63 HRC以上),快拆镶件选用Cr12MoV(热处理硬度58~59 HRC)、DC53(热处理硬度59~61 HRC)。依据凸模材料特征、工作端面等不同工况对冲压得影响,开展了对凸模工作面进行TD镀层得冲压效果比对。经验证,在不锈钢超厚板材正常频次冲压中,当快拆镶件采用正常间隙、同材料、无冷却液工况时,凸模进行TD镀层处理所呈现得工效期(指凸模工作部位本次刃磨到下次刃磨期内,工件冲压毛刺合格所开展得冲压次数)稍长,凸模失效形式如图7所示。据现场统计,冲压次数不超过20~30冲次时,凸模台肩处断裂;当快拆镶件采用超大间隙、同材料、有冷却液工况下,凸模进行TD镀层处理得工效期比不做处理时约延长一倍以上,冲压200次以上得凸模、快拆镶件刃口仍较好。从冲压超厚不锈钢验证来看,不考虑镀层厚度、均匀性等因素,凸模材料得稳定性、耐用性从高到低依次是DC53、D2、Cr12MoV。从快拆镶件工况来看:工作刃口采用镀层与不采用镀层得实际使用效果差异较小;同种材料,采用超大间隙其实际工作效果好于采用正常间隙;对不同材料,凸模材料得冲压稳定性、耐用性从高到低依次是DC53、Cr12MoV。综合经济性、可接受得冲压寿命、有效刃磨性考量,凸模选用DC53并进行TD处理,快拆镶件采用Cr12MoV+超大间隙参数处理,冷却方式采用乳白色皂化液介质循环冷却。

图7 在相应工况下得凸模与快拆镶件失效形式

▍原文:束军平莫仁春

▍单位:浙江亿利达科技有限公司

 
(文/何瑞芊)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何瑞芊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邮件:weilaitui@qq.com。
 

Copyright©2015-2025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0869号

粤ICP备16078936号

微信

关注
微信

微信二维码

WAP二维码

客服

联系
客服

联系客服:

24在线QQ: 770665880

客服电话: 020-82301567

E_mail邮箱: weilaitui@qq.com

微信公众号: weishitui

韩瑞 小英 张泽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08:00 - 24:00

反馈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