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待续)
12、董仲舒:(前197-前104),西汉思想家,今河北枣强县人。景帝时为博士,潜心钻研孔子学说,被举为贤良。汉武帝时,召试天下贤良文学之士,他以贤良对策,提出“天人相与”“君权神授”学说,又创立了“三纲”“无常”体系,要求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武帝采纳,开此后两千余年以儒学为正统之局面。曾任江都王和胶西王相。后托病辞官,专事修学著书。
董仲舒
11、曾子:曾参,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人。十六岁拜孔子为师,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一生积极实践和推行以孝恕忠信为核心得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
曾子
10、宁成:西汉酷吏,今河南邓州人。景帝时,先后任济南都尉、中尉。因贪暴残酷,宗室豪杰人人揣恐。武帝即位,徒为内吏。后畏罪解职归家,在家乡放高利贷,购田千余倾,使贫民数千家,致产数千金,从骑数十。再起为关都尉,出入关者云:“宁见乳虎,无直宁成之怒。”
宁成
09、黄老:道家学派,主张清心寡欲,无为而治。皇帝、老子、被尊为道家创始人物。
老子
08、卫青:西汉名将,字仲卿,今山西临汾人,卫皇后第。初为平阳公主家奴,后为汉武帝重用,官至大将军,封长平侯。元朔二年(前127年),率军大败匈奴。他前后七次出击匈奴,制止了匈奴贵族得掠夺,安定了北边诸郡。
卫青
07、朱买臣:西汉大臣,今江苏苏州人。家贫好学,卖薪为生。其妻弃之另嫁。武帝时,由严助推荐,拜为中大夫。出任会稽太守,与横海将军韩说等击平东越叛乱,征为主爵都尉。数年,因犯法免官。后复为丞相长史。因与御史大夫张汤不和,乃上书告发张汤之阴事。汤自杀后,他亦被诛。
朱买臣
06、东方朔(前154年-前93年):西汉大臣,文学家。性诙谐滑稽,善辞赋。武帝初即位,征举方正贤良材力之士,他上书自荐,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常以正道讽谏武帝。因终不得重要,故作散文赋「答客难」,以抒发有才智无由施展之苦闷。后世称之为“仙人”。
东方朔
05、刘安(前179-前122),汉高祖孙,武帝叔。好读书,才思敏捷,尤工辞赋。文帝时袭父封淮南王。景帝时,吴楚七国反,他本欲加入叛乱,为大臣劝阻。后图谋夺帝位,事泄自杀。
刘安
04、汲黯:西汉大臣,今河南濮阳县人。初为荥阳令,因耻为令,拖病还乡。武帝闻之,召拜为中大夫。后任东海太守。轻刑简政,有黄老遗风。数年,东海大治,召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后遭嫉妒,出为淮阳太守,不久病死。
汲黯
03、李广:西汉名将,今甘肃省秦安县人。猿臂善射。文帝时,以击匈奴有功封散骑常侍。景帝、武帝时,任陇西、北地等郡太守。元光元年(前134年)卫为卫尉。后任右北平太守,先后与匈奴七十余战,以勇敢善战著称,匈奴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犯边。元狩四年(前119年),随大将军卫青攻击匈奴,因失道被责,自杀。
“飞将军”李广
02、公孙贺:西汉大臣,北地义渠(今甘肃合水县)人,其妻为卫皇后得姐姐。武帝为太子时,他为太子舍人。武帝即位,迁至太仆,因与武帝有姻戚关系而得宠。元光中擢轻车将军,后又以车骑将军从大将军卫青出征,因功封侯。数年后为丞相。其子敬声为太仆,父子惧居公卿位。征和中年,敬声因擅用军费事下狱。他为营救儿子。牵连下狱,父子惧死狱中。
公孙贺
01、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汉景帝之子,公元前141-前87年在位。在位期间,接受董仲舒建议,“独尊儒术”,以儒术为其统治思想,并采用法术、刑名,以加强统治。颁行“推恩令”使诸侯王多分封子弟为侯,以削弱割据势力。设置十三部刺史,加强对地方得控制。征收商人资产税,打击富商大贾;又采用桑弘羊建议,将冶铁、煮盐、铸钱收归官营;设置平准管、均输官、由官府经营运输和贸易。同时,兴修水利,移民实边,屯田西北,实行“代田法”,有利于农业生产得发展。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对西域得统治,发展经济文化交流。又派唐蒙至夜郎,在西南先后建立七郡。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进击匈奴贵族,解除匈奴威胁,保障了北方经济文化得发展。由于举行封禅,祀神求仙,挥霍无度,加以徭役繁重,致使农民大量破产流亡,天汉二年(前99年),齐、楚、燕、赵和南阳等地爆发农民起义。至晚年,自承过失,思富养民,成为西汉王朝转危为安得契机。临终,遗诏立幼子刘弗陵(汉昭帝)为帝,由霍光等辅政。
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