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去了西川,将荆州托付给了关羽。按照诸葛亮之《隆中对》的战略构想,一旦“天下有变”,关羽可率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与刘备的“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形成两路夹攻之态势。“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如果这个构想得以实施,那么,就该曹操郁闷了。
当然,这只是诸葛亮的一厢情愿罢了。且不说江东的老孙家对荆州垂涎已久,如果在背后来那么一下子,刘备阵营该如何应对。就说关羽吧,自打水淹七军之后,骄狂不可一世了,那里还能将天下英雄放在眼里?从拒绝与孙权做亲家的那一刻开始,他已经处于孙曹两家的联合包围之中了,自保尚且不能,还如何完成“以向宛、洛”的重任?
性格决定个人命运,同时也决定历史的走向,这是一种必然。也就是说,关老爷的个人性格,已经被历史当做了选择的筹码。
分析关老爷败走麦城的细节,我们可以看出,其中既存在历史之必然因素(选择),又存在个人的偶然因素。这个“偶然因素”,与男人的“例假”有关。
现代心理学和生理学均认为,女人有“例假”,男人也有“例假”。女人的“例假”是每月一次,男人的“例假”是每两个月一次。具体特征为心理上出现意志消沉、精神不振、焦虑、易发火、抑郁等,生理上表现为没有“性趣”、头痛、失眠、过敏、磨牙、反胃等。这些心理和生理特征,在关老爷身上曾经有过三次不同程度的体现。
第一次“例假”,应该是在关羽发起樊城战役的前后,具体症候是“焦虑、过敏、轻信”等,这种症候恰好就被老孙家的人给利用了。
樊城战役
樊城战役到底该不该打?赵炎以为不该打,因为条件不成熟,也不存在以攻为守的借口。正常情况下,关羽只要固守荆州,与东吴搞好关系,等待刘备在西川完成部署,然后一起出兵,这一点其实不难做到。但是,关老爷却突然“焦虑”起来,非要跟已经龟缩的樊城之敌过不去,真不知道他“解放”了樊城,下一步又该干什么?莫非他想凭一己之力统一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