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旅游业还得靠中国!”
这是2016年,美媒彭博社感叹,而过去了2017年中国大陆访日游客同比增加15.4%,达735.58万人次,连续3年名列“赴日人数地区排行榜”的首位,中国台湾、香港分别以456.41万和223.15万人次挤进榜单。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张季风表示,“按照我的推测,到2020年赴日中国大陆游客人数,达到1000万是没有问题的”。
去过日本旅游的,也许会惊讶街头处处可见汉字,文物古迹上的汉字,就更多了,但可能一个都看不懂!
日本的常用汉字达到了6万左右,但仅仅看字面往往是看不懂的,甚至还会闹笑话,这背后其实牵涉到历史传统的问题。
历史上,韩国和日本一样,也曾使用过汉字。汉字虽起源于中国,却不只属于中国。一千多年来,汉字传入其他东亚国家,在朝鲜、越南、日本等地区使用,形成了“汉字文化圈”,但后来韩国、朝鲜和越南二战后,相继废除了汉字,日本则有所保留。
1981年,汉字的地位终于盖棺论定:“我国(指日本)长期使用的汉字假名混合文体,是对我国的社会文化最有效、最适合的表记文字,今后也有必要不断充实。汉字的造词能力强,语义明晰,但用量过大会导致表达与理解上的误解,把握这些特点,才能把我国的文字标记变得更加丰富与优美。”
就这样,日本成为昔日域外“汉字文化圈”中唯一保留汉字的国家。
日本古代是没有文字的,到我国隋唐时代,汉字大量传入日本,日本才开始利用汉字,记载自己的语言。
日本人在汉字基础上,创造了平假名和片假名。草书衍生成平假名,把中文楷书的偏旁改成片假名。例如平假名的『あ』,由汉字的『安』简化而来;而片假名的『ア』则是汉字『阿』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