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来,国内汽车市场渐渐形成两股发展趋势,并逐渐有交互争夺的意味。为寻求品牌向上、份额向上,也说是为抵御豪华品牌下探,主流合资品牌开始推出高端车型,欲与豪华品牌争夺市场。与此同时,受需求升级、国内豪华市场兴起,越来越多的豪华品牌实现国产化,并逐步导入小车格、价格下探至主流合资品牌价格区间的车型,且原有车型价格不同程度下滑。
有人说,在这场交互争斗中,主流合资品牌将受到不小的冲击,并谈豪华品牌下探威胁论。车业杂谈认为,此市场情形似曾相识,如果看清合资品牌与中国品牌相争的格局(合资品牌依然以高价格、小车格、低配置与中国品牌不对等竞争,中国品牌则借助新品牌有一定程度的向上;短期看,二者并无明显此消彼长之势),再细看豪华品牌与主流合资品牌之争,应有不同观点。
国内豪华车市场销量增长的背后是市场终端单车利润的减少,如此形势不可持续。
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7月份,国内豪华车市场累计销量同比增长22.9%,远高于行业平均增速,国内豪华车市场有兴起之势。其中,处于一线阵营的奔驰、宝马在持续投放的新品带动下,增长良好;二线阵营中,依靠低价策略的凯迪拉克、沃尔沃等也呈现高速增长之势。
但值得注意的是,步入淡季以来(5-7月份),国内豪华车市场增速呈现逐月下滑的态势,例如7月份同比增长18.7%,已低于1-7月份的累计平均增速。同时,据威尔森监测数据,在车企商务政策力度下降的情况下,豪华品牌市场终端的平均单车利润也从3月份开始逐月下滑;其中,二线阵营豪华品牌市场终端的单车利润下滑更明显。
可以说,当前的豪华车市场形势开始透露一些信号。其一,国内豪华车市场虽兴起,但当前消费能力所支撑的市场容量并不高,在大量豪华品牌引入并实现国产化的情形下,豪华品牌的日子开始不好过。其二,拼价格、给商务政策支持,是一线阵营豪华品牌保住市场领先地位、二线阵营豪华品牌冲击销量增长的利器,以牺牲一定单车利润换销量却不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