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分合之势,周而复始,无往不复,或华夏一统,或乱世纷繁,或生灵涂炭,或灵光一现。噔,给您续上一杯茶,我慢慢的道,您细细的品,待小编揭开神秘面纱,为各位看官呈现一幅幅真实的历史画面!
在脍炙人口,英雄辈出的《三国演义》中,曾出现过白衣渡江的经典桥段,并传为佳话,而在历史之中,确有东吴名将吕蒙奇袭荆州,并最终让关羽败走麦城的真实情节,然而这其中的战略方针、集团利益、博弈却被我们的罗老先生轻轻掩盖,并在演义之中,将锅直接扣在了大将关羽的头上,可事实上这样的大规模战争,真的只是因为关羽的一次辱骂而引起的吗?而一代明主孙权会仅仅凭他方一词便破坏盟约吗?显然,并不是。
从吴蜀两国建交关系上看,由于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直接引发了吴蜀两国之间的反目成仇,若非魏国大举入侵,刘备害怕首尾不得兼顾,是不会出现吴蜀新定的湘水之盟的。
然而失信于人,何于取信于人?主战派的吕蒙也直接指出,蜀国君臣反复无常,虚伪至极,不可真心对待。对此看法,孙权也是大为首肯。可见,荆州一事,已直接破坏了两国之间的诚信与和睦。孙刘名为同盟,双方本是利益的结合,并没有诚信基础,关系十分微妙。因此,湘水之盟所能维持的盟约关系,也仅仅是维持在表面停战的层面,脆弱,且无力。
所谓的同盟,皆是以利益为主导地位,从而改变己方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扩大己方在世界事务中的权利,满足己方对势力、领土的要求所形成的利益联合体。
于表面而论,面对曹魏的吞并之势,孙刘双方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形成联盟乃是情理之中,可时过境迁,当蜀国夺得益州,东吴屯据荆州半壁,曹魏威胁此消彼长的前提下,吴蜀的视野就会有所开拓,的方针也就会所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