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9世纪以后,资本主义世界扩张一步步从欧洲、非洲、美洲沿伸到了亚洲,全世界的联系从未如此紧密,原材料供应、市场需求也从未如此旺盛。但对于殖民者来说,此时却面临着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劳动力紧缺。
19世纪上半期,曾经作为殖民者主要劳役的黑奴数量日益减少,非洲人口的锐减和劳动力不足,让非洲原材料生产和商品市场受到很大限制,加上殖民地的瓜分和争斗,让运输和奴役黑奴的成本大大增加,已经超过了让他们在非洲劳动所带来的收益。
其次,被掠黑奴的反抗斗争愈演愈烈,在各大殖民地掀起了废奴运动,舆论压力越来越大,英法等国不得不先后废除奴隶制,宣布贩运奴隶非法,美国还因此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内战。
殖民者原本以为,废除奴隶制以后,那些获得自由的“黑奴”们将会以雇工的方式重新投入到种植园生产之中,可没料到,饱受摧残的黑奴们刚一解放,马上逃离了种植园,躲入深山老林中另谋生路,再也不愿意被种植园主剥削。
黑奴没有了,但美洲殖民地、新殖民的澳洲、东南亚依然需要大批劳动力,殖民者不得不开始寻找新的廉价的劳动力来源。在经过一番比较以后,他们最终将目光投向了拥有数以亿计人口的中国。
之所以会作出这选择主要是有以下两个原因。
首先,中国人口众多而国力衰微,刚刚被炮火轰击开国门的清廷在强大的西方殖民者面前如同温顺的小绵羊,即使知道殖民者大肆贩卖华人劳工,欺诈和压迫中国人,也不敢对洋人表示不满。
其次,在与中国人的接触中,殖民者通过调查对比,发现中国人吃苦耐劳,相较其他人更能创造价值。
1852年,英国外交大臣马姆兹伯利还专门给当时英国对华贸易监督包令发文,要求其在中国期间认真调研以下问题,并得出结论。一些关键问题摘录如下:
2、这种移民出洋是否得到中国地方当局的批准或默许,对于意欲出洋的的人是否有禁限?
3、XX口岸附近地区的居民,依你的意见,是否适应于在热带地方,例如在西印度群岛的气候条件下从事劳动?
4、在XX口岸及附近,农业工人每天的平均工资有多少?
5、XX人的一般品质如何?他们的工作成绩和劳动能力如何?
6、如果举办大规模移民出洋,是否会有正派而惯于勤劳的人来参加?或者只会有无用废物或社会渣滓前来?
9、出洋的人是否肯签订契约,保证一定按若干工钱为雇主做工?或者依你的判断,还是让他们自由而不受束缚为佳?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包令都作了详细的回答,尤其是关于使用价值这块,他回答说:“中国南方沿海一带的人们,很适合于在热带地方工作。该地人在本地炎热的气候条件工作下劳动时也不戴帽子,中国人体格结实,中以应付一般的田间劳作,虽然干活速度慢些,但是出名的勤恳,而且有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