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世纪中叶以后,阿拉伯帝国的阿拔斯王朝逐步走向没落,起义迭起、诸侯纷立。1055年,发源於哈萨克中亚草原,属于突厥系游牧民的塞尔柱部族土耳其人攻取了巴格达(Baghdad),酋首图格鲁克伯克迫使阿拔斯哈里发授予其“苏丹”称号,号称为“东方和西方之王”,成为了近东新的统治者。1071年,图格里勒伯克的继承者阿尔普-阿尔斯兰(Alp Arslan)在曼齐克特大败拜占廷,俘获了领军的拜占廷皇帝罗曼努斯四世(Romanus Diogenes),拜占廷所属小亚细亚大部分地区尽归其手。
1081年,阿莱克修斯一世(Alexios I Komnenos)成为拜占庭皇帝,他对国内重整旗鼓的同时向罗马教廷发出求援信,希望教廷能派遣援军协助对抗土耳其人。1095年,罗马教宗乌尔班二世(Urban II)为了扩展教廷的影响力,号召西欧教众发动“武装朝圣”,夺取控制在穆斯林手里的圣地耶路撒冷。并且鼓吹但凡参加朝圣,便可获得永生救赎的保证,而在朝圣途中丧命的人,亦可直接名列「殉教者(martyr)」,由此开启了时间跨度两百年,前后大至分为八次的十字军东征(拉丁文:Cruciata,1096年-1291年)。在1096到1097年间,约10万人次的十字军教众由欧洲出发,经拜占庭君士坦丁堡渡海进人小亚细亚,于1097年攻占塞尔柱帝国首都尼西亚。此战,十字军与尼西亚守军都使用了抛石机互相攻击,并且双方都曾将对方的尸首用抛石机抛向对方以打击士气。十字军还向城内抛射阵亡的伊斯兰人的头颅。
▲十字军围攻尼西亚,出自法国13世纪成书的《海外的历史(History of Outremer)》中的插图
在此之后,十字军又进而攻占了爱德沙和安条克城(今土耳其首都安卡拉)。1099年7月,十字军完成了此次东征的最大目的——攻占圣地耶路撒冷,在将耶路撒冷的异教徒尽数屠杀后,十字军在这片被征服的土地上建立了爱德沙、安条克、特里波利和耶路撒冷4个十字军国家,并创建了数个宗教军事组织——僧侣骑士团:计有圣殿骑士团(神庙骑士团),医院骑士团(约翰骑士团),后来又建立条顿骑士团。骑士团内部有严格的教规和军事纪律,有很好的装备,具有较强的战斗力,是教廷进行侵略和扩张的工具。
▲十字军围攻耶路撒冷,出自1296年由法国画家奥诺雷(Master Honore)为路易九世的孙子绘制的《美男子菲利普四世祈祷书》中的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