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商报(感谢 颉宇星)11月16日,新锐健康食品品牌每日得菌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实际上,今年不少健康食品品牌受到资本青睐,目前这一赛道已愈发拥挤,出现同质化竞争现象。而为了在竞争中胜出,部分品牌推出了产品定制化服务。但业内人士认为,该服务对营养师得数量和水平都有一定要求,对不少企业而言是一个门槛。
健康食品赛道融资热
据悉,每日得菌创立于今年4月,面向25岁到35岁得中产阶层女性,提供“益生菌+”产品,目前其主推产品为益生菌咀嚼片。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研发投入、供应链升级和渠道拓展。
除了每日得菌,TipsYou、薄荷健康也在11月获得融资。其中,TipsYou完成了千万元级天使轮融资。该品牌于去年创立,产品主要是添加草本药方得软糖。例如其针对气血虚、通便排毒、健脾祛湿三种需求推出“桃颜”有方、“畅爽”有方、“活力”有方小糖,每款软糖都含有8味到10味中药得成分。根据TipsYou得研发规划,除了糖果,未来产品品类还将增加饮料、口服液、饼干、果冻等。
相比之下,薄荷健康则算是这个行业得“老大哥”。其创立于2008年,起初以互联网食物数据库及体重管理工具起家。据了解,本轮融资为D2轮融资,规模达1亿元。在此之前,蕞近一轮D1轮融资发生在今年5月。其创始人马海华对外表示,今年薄荷健康得整体销售额目标为15亿元。
今年9月,又有两个健康食品品牌获得融资。其中每鲜说获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该品牌于去年创立,本轮融资所得资金将用于新品开发、团队搭建、渠道拓展和品牌宣传。据悉,该品牌面向 18岁到35 岁得人群,提供以冻干为核心得健康营养食品。目前已有三条产品线。另一个品牌ffit8则完成了数千万元A+轮融资。该品牌创始人张光明表示,本轮融资所得资金将主要应用于品类扩展及供应链建设,将以优质蛋白质为产品核心,持续扩充健康零食矩阵、推动零食健康化全场景覆盖,用科技创新让未来得年轻人享受更健康得产品。有报道称,去年ffit8销售额达1.17亿元。
除了上述品牌,日日煮、咚吃、WonderLab、鲨鱼菲特、植物标签、每日黑巧等新锐健康食品品牌均在今年获得融资。
部分品牌得市场表现也没有让资本失望。在今年“双11”期间,鲨鱼菲特、薄荷健康、ffit8表现亮眼。其中,11月1日-11月11日,鲨鱼菲特鸡胸肉全网不错第壹。同样得时间段,薄荷健康则登顶天猫营养消化饼干类目销售排行榜第壹宝座,ffit8则位居第三。
健康食品赛道出现同质化竞争现象
虽然健康食品赛道受到资本青睐,但该赛道目前已出现同质化竞争现象。在产品方面,很多品牌都在推出即食鸡胸肉、蛋白棒、代餐奶昔、益生菌软糖等产品。例如即食鸡胸肉这一个品类就有Keep、薄荷健康、鲨鱼菲特、ffit8、肌肉小王子等十家以上得品牌在布局。
另外,上述产品包装得设计风格也有相似之处。比如包装普遍采用高饱和度得颜色,卡通动物形象、夸张得字体风格等,迎合当下年轻消费者得审美。
在营销方面,上述品牌都看重粉丝经济,钟爱年轻得人气偶像。例如今年11月,Keep宣布女子篮球运动员杨舒予成为“Keep食品活力焕新大使”。演员王一博则在今年9月宣布代言每日黑巧和王饱饱。此外,鲨鱼菲特得代言人为演员彭昱畅,Wholly Moly!好哩!得品牌代言人为演员张新成。这些代言人大部分为95后和00后。
在销售渠道方面,线上成为这些新锐品牌得主战场,包括平台、B站和小红书,产品推广模式主要是通过网红发布食用感受以及测评。
有行业分析师向华夏商报感谢表示,健康食品品牌得竞争非常激烈,他们得目标消费群体较为相似,主要是一二线城市得白领以及健身人群,所以产品、营销、渠道都围绕上述群体展开,导致同质化得现象加剧。“这不仅会使品牌得营销费用居高不下,还极易导致价格战,对整个行业产生消极影响。”
产品定制化能成为出路么
在同质化竞争激烈得背景下,有不少品牌在寻找出路。据了解,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得产品定制化成为一大方向。例如薄荷健康为会员推出了多种个性化定制服务,包括针对减肥、健身、母婴、青少年等多个特定人群提供个性化健康食谱、智能饮食分析和建议、包装食品配料表拍照解读、AI营养师以及定制食品等。
TipsYou未来得产品将以精准营养补充剂为主。据悉,其未来会将大数据和AI算法结合,实现个体配方定制化,根据个体差异做到一人一方,实现“对症养生”,让“养生”更加精准有效。
除了上述品牌,橙子快跑、LemonBox等均在该领域布局。其中LemonBox得具体做法是,用户在LemonBox小程序上填写一份健康测评,系统会对用户得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进行信息收集分析,生成专属健康报告,并根据个人体质提供差异化得补剂配方,告诉用户吃什么、为什么吃、怎么吃以及不需要吃什么。
北京协和医院相关可能向华夏商报感谢表示,现在大家得健康意识已经提升了,知道要保养身体了,但对如何保养身体这一问题,很多人可能还是“一知半解”。事实上,由于身高体重、身体体质、生活习惯等因素各不相同,每个人需要得营养物质都有差别。“比如同时吃同样剂量得益生菌,有些人得反应很大,有些人基本上没有反应,这就是因为每个人肠道情况不同。所以健康饮食不能‘一刀切’,如果能根据身高体重、生活习惯、遗传等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制定个性化得营养补充计划,效果会更好。”
华夏商报感谢了解到,在国外市场,也有相关企业在布局定制化健康食品,例如美国营养服务提供商Foodsmart,其将平台得注册营养师和用户一对一匹配,双方定期通过平台视频会议进行交流,营养师会制定、调整膳食计划,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得膳食指导。另外,Foodsmart与沃尔玛、亚马逊生鲜等品牌合作,保证产品价格优惠,让收入较低得群体也可以吃到健康优质得食物。
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向华夏商报感谢表示,国内得品牌需要完善服务体系,增强用户粘性,才能逐步建立起品牌护城河,走出同质化竞争得困境。“产品定制化或许是一个出路,但是需要品牌有可以得营养师和消费者沟通,而且对于可以营养师得数量和水平都有要求,对于规模较小得企业来说有一定得难度。”
健康食品赛道未来会如何发展?“千人千面”得个性化定制健康食品何时可以惠及更多消费者?华夏商报感谢将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