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微世推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快闻头条 » 测评资讯 » 正文

黄梅清凉洞道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2-18 23:21:22    浏览次数:536
导读

清凉洞道观现道长为全真龙门派胡信高,诚邀社会各界人士(信道或不信道均可,佛教人士除外)前来修行、悟道、旅游养生,长住或小住均行。联系QQ1004025176崇利 道观交通:武汉有大巴至黄梅,或九江至黄梅,黄梅县客

清凉洞道观现道长为全真龙门派胡信高,诚邀社会各界人士(信道或不信道均可,佛教人士除外)前来修行、悟道、旅游养生,长住或小住均行。联系QQ1004025176崇利
道观交通:武汉有大巴至黄梅,或九江至黄梅,黄梅县客运站有中巴至大河镇,镇上有农村巴士至大庙乡,再步行上山约一小时可到。
道观生活条件:现有客房十余间,通电,有电信及电视信号,长年有泉水无自来水,数亩田地自种蔬菜,柴火灶烧饭,素食为主。
大概一0年,首次来到黄梅,只是听说五祖寺有名,于是乎想过来玩玩,当时带了一个户外小分队过来徒步爬山而己,没想到竟爱上了这片山水,还皈依全真龙门派下……
当时我们先是参访了禅宗胜地五祖寺,继而包车直上海拔一千多米的紫云山挪步园,参观老祖寺,夜宿老祖寺外的农家老柳家,他家正在建房,只能在他家还未修好的房间里搭帐蓬了,和酒鬼村长共帐了。次日清晨与其余五人集合向挪步园顶峰火焰洞出发,约一个半小时徒步攀爬,终于来到了悬崖峭壁上的火焰洞,令人惊奇的是如此险峻之地居然还有一座小庙,庙里还有两位修行人………
从火焰洞下来后,走到挪步园茶场,刚巧有一小车停着,车主蛮热情的,于是谈好价一行人坐他的车直奔山下的大庙而去。来到大庙,自然有座大庙,其实是个道观,当地人不分道佛皆呼为庙,又叫大洋庙,为晋代高道宋益修行之地,参观完后当地人讲说山上还有两个去处值得一看,一曰黄龙潭,一曰清凉洞,都在离大庙不远的山里。于是众人决定前往,走走停停,爬山越岭,大约二个小时才到达黄龙潭,夜宿农家乐。
黄龙潭为黄梅的一个名胜景点,共有四级瀑布,一般人看到的是最后一级,瀑布下有一深潭即为黄龙潭,离潭不远处有一古观,即是黄龄古洞,是晋代高道宋益修行飞仙之处。四周皆峡谷,清翠幽静,为避暑之胜地,只不过环境湿度大,晚上潭水声响大,日照时间短,非一般人能适应也。
离开黄龙潭,上来十八盘,步行山路一个多小时才到了清凉洞。清凉洞也是一古老道观,比黄龙潭之黄龄洞还要早许多,据称有二千六百余年历史,未得考据。清凉洞相对黄龄洞就要敞亮多了,一条土路可直达观门前,观前竹林茂盛,据李道士说,每年春天会发很多竹笋,有很多人上山挖笋,竹林应该是道观前辈栽种,后人才有口福享此山珍美味也。
感觉这天涯论坛上不是西藏便是丽江,不是美欧澳便是东南亚,其实真正接地气还是这些有山有水有林有竹有田有地的所谓江南小旮旯??
西凉女儿国 今 广东东莞。 唐僧师徒四人在东莞,酒囊饭饱后,做完全套大保健,再次踏上了求取真经之路!
本来无生死,今亦示生死
我得去住心,他生还来此
……这是老祖宝掌和尚离世前说的谒,据说他活了一千多岁!看来他也很舍不得这片紫云山水的
现在的黄梅,虽说有著名的五祖寺、四祖寺、老祖寺,其实远不如古时之繁胜,隋唐之际,黄梅可谓全国宗教中心,禅宗与道教并兴,仅南北山的灵峰寺就有上下七重庙宇,住众千余人,可现在去看只剩一地荒芜!
千年古寺南山灵峰寺没能躲过文革浩劫,文革中当地无知村民拆毁七重庙宇中的六重,拆掉的木料石料被村民拉回家建房做猪圈铺路,仅存的一座庙也是残垣断壁、瓦漏墙破…………
师傅胡信高道长热忱欢迎全国各地道友或旅游人士前来参访,委托弟子崇历作宣传引导,近期法会活动:腊八一一派馈腊八粥活动,2017.元.5日。联系:崇历QQ1004025176。微信名一崇利。
无大气污染,无水源污染,无农药化肥之土壤,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如此纯净之地,走遍神卅大地也难找几处吧。推荐于各位天涯悠客,有空过来喝茶、发呆啊!??????
如果问我,哪儿最美?我肯定地回答是我的家乡黄梅。如果问我黄梅哪儿最美,我肯定地回答,最美不过是清凉。

又是清明,处处黄梅雨。早就规划好的路线,终于得以成行了。 又上龟背山,这已是我连续三周登临同一座山了。不过每次登临,都有意外地喜悦。带着家乡的驴友,在百里之外,听着乡音响彻耳边,心中说不出的开怀。都是平原出来的人,他们第一次登临花山,一个个都把满腔的喜悦,大大方方地写在脸上。看,锦绣前程的脸上,开心的笑容竟然比身边的杜鹃花更加灿烂。其实,她看到的不过是散落在山边的一小束花,只不过对于平原的人来说,新鲜感胜过了一切。

翻过太平洞时,路边零落几棵雨后新笋,一行人众都显露出欣羡的样子,虽然很期盼拥有,但却没有一个人伸手去采。人有尊严,我想大山也是有的,自然也是有的,人受到侵犯会感觉受伤,大山也一样会受伤,大自然更会受伤。龟背山并不高,上到飞仙石处,顶峰已触手可攀。飞仙石临崖突兀,擎天触空,果然不一般。相传这里道人宋益在此处得道升天,所以命名飞仙石。石顶有两个垭口,相传就是宋真人升天时踩在石上留下的脚印。飞仙石前的六角凉亭,起眼处,略显粗笨,细瞧来,始觉匠心。亭盖如伞,伞骨伞面全由条石组成。其间,伞架相连处,条石相嵌,历经数百年风雨,依然完好如初,怎不让人称奇。亭边又有巨石,并有石刻,不过风蚀雨袭,已然模糊难辩。

踏到岭上时,人群象是炸开了锅,尖叫声、欢笑声不断。第一次看到家乡的杜鹃花海,难怪他们不如此激动。眼前是一片花海,白蕊吐丝的栎木花,红如晚霞的杜鹃花,相依相偎,相傍相映。有的花儿还带着昨天的雨滴,看上去楚楚动人,有的正在怒放,娇艳如酒后红颜。红的夺目,白的惹眼,正是花在岭上开,人在花间游。到处是自拍的、互拍的身影,到处是欢乐的笑声。春天总是这样迷人,虽然春天总是很短,但是有了这些灿烂绽放的花儿,总是让人无限地留恋。可别痴心妄想,要留住春光,有些东西逝去就不再复返的,就如同这花儿的绽放,就如同这美丽的春光。难怪晏几道如此咏春:留春不住。恰似年光无味处。满眼飞英。弹指东风太浅情。从岭上往下看,弯弯曲曲的田埂将山谷中的农田分割成各具形态的一小块一小块,仿若一幅拼图,大庙村傍着田畴,依山而筑,隐约可见的涧溪蜿蜒流淌。远处如此静謐如此安详,与眼前的喧嚣相比,显得无限从容淡定。 ( 文章阅读网:csjbk )

再三地催促,还是有人恋恋难舍。从岭上下来,沿途紫色杜鹃渐次增多,又有好些驴友跃跃欲试想要自拍,都被我赶走了。下山的路,沙粒多,而且有些陡,别说照相了,就是徒手下山也是极不易的。诱惹总是无处不在,可是动人之处必有危机暗潜,难怪人说:登山莫看景,看景莫登山。 才下虎背山,又上清凉山。人生的起起落落,不就是象登山一样么,上到高山,就得下到山谷。过了这山,还有那山。山顶看到山下总是很美,却看不到山下的杂草丛生;山下望着山顶,总是很壮观,却看不到山顶乱石横生的荒凉。只有在山间谷地不断穿行,才能领略到人世间不同的风景。

穿过竹林,前面就是清凉洞了。传说晋惠帝途经此处,恋恋难舍。又说曹丕也曾在此处留连不已,至今在清凉洞后山顶处还有藏身洞在。又传说这里是唐僧师徒途经之处,山前山后唐僧师徒都留有身影。你看洞右边那耸入云霄的石头,宛然是拖着铁扒的二师兄;大师兄永远是走在前面,不远处的猴石即是。而唐僧师傅沙僧师弟总在一起,左边高高的山顶上隐约可见他们的身影。清凉洞实际藏身在庙堂里边,巨石相覆,形成的天然洞穴。洞中现供奉的是龙王神。这是我第一次见到龙王神,咋一见,竟大吃一惊,真以为到了神仙洞府。龙王神后面石壁有清泉渗流十分清凉。庙堂后有块天然巨石打磨出来的水缸,缸中盛满了从清凉洞接过来的泉水。整个清凉洞府,显得既有道家丰采,又有佛教庄严,相传,那石缸上洞叟二字即为当时寺僧所刻。
与龟背山上杜鹃花喧嚣怒放不同,此处虽有人烟,却倍觉清凉。洞前翠竹苍苍,风过处,竹叶嗽嗽作响;泉流处,激石哗哗自鸣;洞后青山巍然无语,洞中师太低眉诵经。没有纷争,没有奢望,除了天籁的声音,就只有向道的修行。

向来,总有人说,天下最美的景观都被僧道占去。试问,除了僧道,还有谁能忍得住这红尘中的清凉?还有谁能坚守寂寞的信仰?还有谁能传承这一世的清凉?莫道人间如蓬莱,最美不过是清凉。这一念瞬间而生。 和清凉洞一样,黄龄古洞更加清幽,据闻这里也是清凉洞的分洞。三面大山之下,一涧清流之傍,一条幽径相通,黄龄古洞显得更加安宁,更加沉寂。好在洞边不远,黄龙潭瀑布经年不息,日夜奔腾,给这个清凉世界,带来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声音。

也许,生命中所有的挣扎,所有的奋斗,最后终将归于沉寂。那些花儿,娇艳也罢,含羞也罢,枝头上一片灿烂,落下时,缤纷一地,没有了蜂逐蝶恋的炫彩,却有化尘孕新的功德,就算清凉一季,待到新生绽放,那才是我们生命之最美。

愿世间处处清凉,愿心中季季清凉。

首发散文网:bookfanstore
圣诞快乐!现在很多中国人过这个西方洋节,这无可厚非,神无国界,耶酥也怜悯中国人啊!!!
欢迎全国各地道友或旅游、养生人士前来清凉洞!联系电话:胡师付:13886441571.李师付:15971392273.崇历:13135899778.
一七年正月的最后一天,我再次登程前往黄梅清凉洞,年前就准备前去道观过年的,可惜脚不争气痛了一二十天,这不刚好没几天,天气又暖和起来了,觉得要去一趟了,也跟师父拜个年。于是一早起程上了蕲春的车。到蕲春后又转车到桐梓,我想从后山翻山过去,顺便经过法华庵和荆竹庵去看看……
从桐梓上山,到山腰见到了界岭水库,一涨青水绿似翠,水库上头一点便是白岩寺,大门紧闭并无一人,只有门口看门小狗对俺狂吠不已。继续上行,快到观景亭有一小村庄,只有三四户人家,青瓦土坯房,可惜空无一人,看门上铁将军锈色来看,已有好几年无人住了,可村中小溪依然清洌,于是一声叹息,继续上山……
到了法华寺,心凉了一大截,木门洞开,里面一片狼藉,本来失火后这个小庙已破败不堪,俺去年给大门上了把锁,心想防止牛羊野物进去,可这一看不知谁把门撞开了,估计牛羊都进来躲雨了。里面床上还有一顶帐篷,不知哪位大侠还在此过夜了的,也不知将大门锁好,搞得一片垃塌,也许门前修路工人。再次叹息离开前住荆竹庵。走了大约一个小时才到,老吴依然在庙里,这里变化还比较大,山路修好拓宽了,车一直可以到大庙,还挖了个放生池,看来这一年来老吴功劳不小!
师徒四人在加上白龙马五人全是男性,36÷5嗯?一人七个,唐僧是师父多给一个吧,你看这回都赶上韦小宝了,多性福。
与老吴告别,离开荆竹庵直奔山下大庙村走去,现在路况好多了,汽车都可以上来了。先下再上,这段山路把我累得够呛,沿路変化不小,团山村在发展茶叶种植,闲置田地很多都种上了茶。快到四点才上到了清凉洞,依然是翠竹青青、流水潺潺,白墙青瓦,一派洞天福地。终于见到了胡师、李师、小吴,寒喧一阵,喝口泉水清茶……
清凉洞现主持胡信高师傅宽厚仁善、热情待客,住山已有二十余年,道观去年重修客房,条件大为改善,热忱欢迎各界人士前来小住或长修。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邮件:weilaitui@qq.com。
 

Copyright©2015-2025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0869号

粤ICP备16078936号

微信

关注
微信

微信二维码

WAP二维码

客服

联系
客服

联系客服:

24在线QQ: 770665880

客服电话: 020-82301567

E_mail邮箱: weilaitui@qq.com

微信公众号: weishitui

韩瑞 小英 张泽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08:00 - 24:00

反馈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