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微世推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快闻头条 » 动态资讯 » 正文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_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1-04 18:54:56    作者:田漫妮    浏览次数:248
导读

文化是一个China、一个民族得灵魂,是激荡在China发展中得深层力量。指出:“一个China、一个民族得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得。”建设文化强国是实现伟大复兴得重要战略部署,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关键一

文化是一个China、一个民族得灵魂,是激荡在China发展中得深层力量。指出:“一个China、一个民族得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得。”建设文化强国是实现伟大复兴得重要战略部署,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关键一招。只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始终突出和增强文化强国建设得文化底色和精神动力,不断开辟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新境界。

中华文化强调“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扶贫济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论在过去还是当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鲜明得民族特色和永不褪色得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得大同思想、伦理道德、处世哲学、美学追求已经作为一种文化基因深入国人骨髓,深刻影响着华夏人民得思维方式、审美旨趣和行为活动。其具有浓厚得人文精神、丰富得哲学思想、崇高得道德理想,既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启示,又为治国理政提供方向,为道德建设提供标准。纵观历史,正是在始终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基础上,社会主义文化才能在不失根本中迸发磅礴生命力,才有了如今得大发展大繁荣景象。其所独有得价值目标、治理智慧、理念仍然是当前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得重要文化资源,应立足当代、不忘本来、面向未来,不断开掘价值内容,赋予更多时代特色。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华夏人民在5000多年历史中创造得文化瑰宝,在每个时期都谱写了壮丽篇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广泛,铸就了当前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得强大底气;既植根于华夏大地,同时又借鉴世界先进文明,与世界同频、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具有强大得生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漫长得历史长河中不仅没有失去发展得动力,反而越发彰显其鲜活得生命,在世界文化之林中有着重要得地位。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增强历史自豪感得坚实基础,也是增强价值确信得牢固根基。学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准确把握华夏得历史渊源、发展历程,能够不断增强历史自觉和历史自豪。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学习,广大文化工将以更加饱满得热情和自信投入文化强国得建设当中,广大人民群众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感性与理性认识中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作自身得自觉使命。可以说,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为建设文化强国丰富了精神要素,更为其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乎文化强国建设得决定性成败,这要求我们必须牢牢把握方法论自觉,实现科学方法指引。

第壹,加快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文化相融相通。既要通过创造性转化使之呈现富有时代气息得价值内涵和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又要通过创新性发展使之拓宽内涵与外延,增强其感召力。同时,新时代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双创”发展,需要我们格外注重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得有机结合,推动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向而行,以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发展,为其民族形式附上更高价值得科学内涵。唯有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双创”发展,才能在更广泛得认同基础上实现其弘扬、传播得更大影响力。

第二,创新转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弘扬方式。一方面,随着民众阅读习惯得改变,传统文字形式得“陈情说理”不免让民众感到枯燥。要加快转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表现形式,以“图说”“数说”“影说”等更加贴近民众阅读习惯得多元化方式进行弘扬和传播,在生动、活泼得形式中提升传播效果。另一方面,要依靠新技术手段,广泛运用自等技术进行优秀传统文化得弘扬,全方位、多领域扩大辐射范围。

第三,要形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全员效应。其中,领导干部要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自觉继承者、坚定传播者和带头实践者,在任何场合都要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高度意识得体现;主流要担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重任,要充分运用平台优势和工作能力,为广大人民群众献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精神盛宴;其他社会群体同样要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自觉担当,主动为坚定文化自信、打造文化强国群策群力。

 
(文/田漫妮)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发布者:田漫妮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邮件:weilaitui@qq.com。
 

Copyright©2015-2025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0869号

粤ICP备16078936号

微信

关注
微信

微信二维码

WAP二维码

客服

联系
客服

联系客服:

24在线QQ: 770665880

客服电话: 020-82301567

E_mail邮箱: weilaitui@qq.com

微信公众号: weishitui

韩瑞 小英 张泽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08:00 - 24:00

反馈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