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谈及中国采购苏35战机的事情时,往往喜欢从中国的角度考虑问题,却很少有人注意到俄罗斯方面实为自相矛盾的状态。中俄进行苏35的谈判确实花了3年多,似乎俄方真心不想卖,可是从合同内容上说,却显不出俄方占便宜的,中国采购苏35的单价约为8300万美元,如果把其中备用发动机,备件,配套设备等扣除,实际价格并不比俄军自用贵什么。签约之前,俄方一副不愿意卖的样子,却以相对较低的价格签约,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再从执行情况看,俄方也相当积极,甚至可以说急着向中国交付苏35战机,从签约到交付,只有1年,从生产周期角度说根本不可能,一份订单从原料采购、加工、制造、组装、以及试飞,直到交付,1年根本不可能完成,要么俄方已提前下了订单,要么占用俄军的生产份额,优先供应给中方。
也不要以为俄方吃亏了,中国一次签约24架之后,多国表达了采购意向,那么俄方就没有客气的意思了,别人再订苏35,单价要1亿美起,也许涨到2亿也不算意外,即便接受俄方的价格,那么交付也依然还要等上3年以上。可以说:苏35的订单已忙不过来了,2017年与2018年,已没有多余的产能了,俄方自已的订单都要排到2020年以后,可是客户有增无减,至少印尼已提出采购要求,其它多国有意求购。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那?其实俄方属于别无选择了,一方面,俄方确实不想马上向中国出售苏35。不是说怕中国仿制,经过多年的交往,俄罗斯非常清楚中国的技术实力,可不会相信什么“中国技术依赖于国外技术”之类的话,不相信技术封锁会遏制中国发展,俄更多要考虑自身的需求。只要简单地做个统计的话,会发现俄军装备已相当陈旧,它自身要进行换装压力也不小,俄军到现在苏35的实现装备数量也不足50架,刚刚形成规模战斗力,这时就让俄方向中国出口苏35,俄方确实不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