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微世推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快闻头条 » 财经金融 » 正文

现金贷背后闪现上市公司身影 有的主业直接变为网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1-13 16:11:18    浏览次数:165
导读

⊙见习记者 魏倩 记者 黄蕾 ○编辑 陈羽一个是国内中高端鞋企 星期六 ,一个是发家于导航的 二三四五 ,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家上市公司,却出现在了同一个 逐利场 互联网小额贷款(简称网络小贷)市场。在日渐趋严

⊙见习记者 魏倩 记者 黄蕾 ○编辑 陈羽

一个是国内中高端鞋企 星期六 ,一个是发家于导航的 二三四五 ,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家上市公司,却出现在了同一个 逐利场 互联网小额贷款(简称网络小贷)市场。

在日渐趋严的监管环境下,上市公司对网络小贷领域的热情与冲动丝毫未减。据记者统计,仅今年就有近20家上市公司发布拟涉足网络小贷领域的公告,甚至有上市公司的主业直接摇身变为网贷,并受益于近期现金贷的一夜火爆而斩获暴利。

然而,随着趣店事件的发酵,备受争议的现金贷业务能否继续为这些上市公司造富,充满着未知与变数。一个摆在眼前的现实是,监管对现金贷的整顿治理远未结束。

上市公司 抢攻

资本逐利乃天性使然。继之前蜂拥保险行业后,上市公司又将目光瞄向了网络小贷领域。

截至今年7月底,在可获取股东情况的143家网络小贷公司中,竟有79家背后闪现着上市公司身影。这是来自网贷之家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而据记者梳理发现,仅在今年,就有近20家上市公司对外昭告谋取网络小贷牌照的 野心 。

其中有不少投资者耳熟能详的名字:女鞋龙头星期六、乳业巨头伊利股份、新能源及游戏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爱康科技、盛讯达等。

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觊觎网络小贷牌照的背景是:在企业做大做强的宏伟蓝图下,金融牌照高杠杆的独特属性,对上市公司有着极强的吸引力,不仅可以通过财务杠杆快速做大资产规模、提高股东回报,同时还能获得相对稳定、可靠的融资渠道,能为企业非金融业务 熨平 经济或行业周期创造条件。而在诸多金融细分领域里,相对而言,网络小贷这种 类金融 业务是入门级牌照。

然而,在这些共性之下,各路上市公司却是各怀心事。从上市公司的公告中,记者梳理出了它们投资网络小贷牌照的真实动机。一是,一些上市公司的传统业务遇到瓶颈,需要寻求新的增长点,借着网络小贷牌照延伸公司业务链,使原有主业与网络小贷形成互补、产生协同效应;二是,虽然实践证明小贷公司对产业链融资帮助并不大,但对产业集群的资金流通大有帮助。基于这些考虑,通过网络小贷牌照进入金融行业对上市公司有着不小的吸引力。

现金贷暴利助推

上市公司蜂拥进入网络小贷行业的群像背后,也与近来火爆的现金贷业务不无关系。

网贷之家高级分析师张叶霞的观点认为,现金贷业务的火爆,抬升了网络小贷的牌照价值。尤其是在监管收紧网络小贷牌照的背景下,牌照的稀缺性骤然显现,供需失衡下的资本逐利特征会越发凸显。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部分上市公司通过现金贷业务扭亏为盈、成就暴利神话的个案,助推了各路资本对网络小贷牌照的热情。

以近期上市的趣店为例,主攻游戏业务的上市公司昆仑万维是该公司股东之一。梳理昆仑万维10月的公告内容来看,其通过出售趣店部分股权共获利约3.45亿元。

上市公司二三四五则从经营现金贷业务上直接尝到了甜头,成为这轮消费金融大潮中的赢家之一。梳理二三四五的过往财报后不难发现,自2014年布局消费金融业务、上线现金贷产品之后,业绩一路大幅攀升。值得注意的是,近期,该公司还发布公告称,将对旗下广州网络小贷公司进一步增资扩股,进而实现对后者的100%控股。

监管重拳即将落下

现金贷暴利的背后,难掩灰色地带下的风险隐患。与业内熟知的传统网贷业务相比,现金贷的助贷方式,突破了网络小贷业务资金来源的限制,容易形成放量,继而规模扩大,进而易引发坏账等风险,或波及至相关合作的金融机构。

有网贷行业人士直指现金贷业务模式的 硬伤 : 主要还是高利息争议。平台提供的借款成本除了利息之外,还包括收取各种费率,借款人的综合成本远超36%利率红线。此外,还可能存在坏账风险、暴力催收、欺诈风险等问题。

这些问题,已经引起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继今年4月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 现金贷 业务活动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和《 现金贷 业务活动清理整顿工作的补充说明》后,近期监管部门再次加强对现金贷业务的监管。

上证报记者从重庆市金融办相关负责人处确认,重庆已于11月6日下发《小额贷款公司现金贷业务自查的通知》,要求重庆辖内网络小贷公司自查现金贷业务情况。 主要是一次全面摸底,由各家填表上报。 该负责人表示,内容涉及规模、期限、利率、放贷对象、资金来源等。

重庆是全国网络小贷公司云集的重镇,在业内人士看来,由重庆开启的这波整顿,或许预示着监管对现金贷的整顿治理远未结束。随着金融强监管时代的来临,未来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各路资本若想借由跨界转型、并利用灰色地带实现暴利神话,恐难再现。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udxd.com/news/show-17670.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邮件:weilaitui@qq.com。
 

Copyright©2015-2023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0869号

粤ICP备16078936号

微信

关注
微信

微信二维码

WAP二维码

客服

联系
客服

联系客服:

24在线QQ: 770665880

客服电话: 020-82301567

E_mail邮箱: weilaitui@qq.com

微信公众号: weishitui

韩瑞 小英 张泽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08:00 - 24:00

反馈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