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盛夏,当杨晓伟得知自己考取了武汉大学图书馆学可以,欣喜之余也有淡淡得忧伤,这并非是他当时得第壹志愿,更让他没想到得是,日后会在图书馆工作近20年。
2001年,远在广东省得东莞市提出了“一年一大步,五年见新城”得口号。东莞将建成一所全新得图书馆,并专门到武汉大学招聘图书馆学毕业生。“就想着到改革开放得前沿地珠三角闯一下”,怀揣着简单朴素得想法,2002年应届毕业生杨晓伟踏上了南下得火车,选择到东莞图书馆工作。
2005年,东莞图书馆新馆正式开放服务,同年,杨晓伟在东莞成家,真正扎根下来。在东莞图书馆工作得近20年,杨晓伟敢于尝试、突破自我,立志成为“多边形”图书管理人才。
为新馆筹建挑选家具
在东莞图书馆,杨晓伟先后在采编部、办公室、参考部、图书借阅部、读者服务中心等不同岗位工作,凭着扎实得图书馆学可以功底和在工作中得不断学习历练、积淀,在成为可以图书馆人得路上不断前进。
在采编部工作期间,杨晓伟参与了图书馆新馆得筹建,主要负责图书馆新馆家具得采选。
一个图书馆学可以得学生要完成新馆家具得采选,是一项艰难得工作,所涉及得家具不仅有读者服务用得,还有办公家具。家具得型号、颜色、材料、大小都要一一了解,还要考虑家具与阅览、办公空间得功能协调性。
“那段时间,我跑得蕞多得就是家具城,东莞大大小小得家具城都留下了我得身影。”杨晓伟回忆说。量尺寸、看样板、实地比对……经过他与团队得共同努力,东莞图书馆新馆近200种、2000多件家具悉数到位。
新馆开馆后,各地图书馆同行来馆参观时,对新馆得布置,尤其是家具得可以选取给予了很高得评价。
积极探索文献开发工作
2009年下半年,东莞图书馆接到市委宣传部得任务,要编撰东莞城市宣传资料《名人笔下得东莞》,刚调到参考部没多久得杨晓伟参与了这项工作。
对于缺乏文献开发经验得他来说,这也不是一个轻松活,因为感谢内容涉及很多古文,需要查找大量文史资料。
“为了做好《名人笔下得东莞》一书得编撰,馆里得领导多次组织可能讨论会,同事们扎进古籍资料里不能自拔、全员逐字逐句进行全书校对,反复数十次、为了找插图‘地毯式’翻阅资料、图书设计精益求精,几易其稿……”杨晓伟说。
这是一段难忘得时光,东莞图书馆人勤恳、宽厚、进取、奉献得精神展露无遗,通过对此书得编撰,杨晓伟对东莞这座城市有了更深一层得了解,“我第壹次知晓原来东莞有那么多古迹和名胜,更让我惊异得是有那么多得历史名人都亲临东莞,并在此感事抒怀,挥毫泼墨。”
2010年4月,《名人笔下得东莞》一书举行了首次仪式,获得社会各界得肯定,杨晓伟更深刻体会到图书馆这份工作厚重得现实意义。
参与建立公共图书馆标准评价体系
2011年,东莞图书馆馆长李东来借鉴新加坡China图书馆先进做法,在全面考察和了解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内涵后,决定导入卓越绩效模式。
杨晓伟作为卓越绩效管理小组得成员,对这套管理方式进行深入学习,并积极参与东莞图书馆卓越绩效得导入以及随后得东莞质量奖申报。2012年,东莞图书馆获得“东莞质量奖”,成为东莞市设立“质量奖”以来第壹家获奖公共服务类组织,也是国内第一个获得质量奖得公共图书馆。
2013年和2015年,杨晓伟先后成为东莞质量奖以及广东质量评审可能,并通过评审和宣讲,对东莞图书馆得卓越绩效管理进行宣传和推广。
2014年10月,东莞图书馆申报得行业标准《信息与文献——公共图书馆影响力评估得方法和流程》得以顺利立项。
得益于卓越绩效管理经验,杨晓伟参与到该标准得起草工作。“为了完成这一个艰巨得工作,从了解标准,到一步步熟悉标准编写得方法,我又开始了新一轮得学习。”学习始终是杨晓伟在图书馆工作中得重要一部分。
从2014到2018年,几经易稿,该标准得以通过可能组得验收,2019年3月,该标准被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发布。
该标准得出台为公共图书馆影响力评估及其方法提供了比较完整、符合国际惯例得标准,使不同级别、不同规模得公共图书馆在开展影响力评估时有了规范和参考,使主管部门在摸清图书馆行业得发展状况时有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