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6月,天津《大公报》编辑部,馆役高擎着一张红色的名片,进来高呼:“来了一位留头的爷们。”
话音刚落,只见那人已经飘然而至,一身男装,但挽女子发髻,“长身玉立,双眸炯然,风度已异庸流”。
再看那名片上,写着三个字:
秋闺瑾。
是的,来者是全国赫赫有名的秋瑾女侠。她指明要见的,却是一位二十岁的小姑娘,这个小姑娘,叫吕碧城。
* * *
秋瑾要见吕碧城,不是没有缘由的——起因是一个名字。因为就在这一年,朋友们会忽然问她:“你在《大公报》写诗文吗?”秋瑾觉得奇怪,一看,原来是一阙《满江红》:
晦暗神州,忻曙光一线遥射,问何人女权高唱?若安达克,雪浪千寻悲业海,风潮甘记看东亚。听青闺挥涕发狂言,君休讶!
这一阙词,若不细看,风格确实和秋瑾相近,署名“碧城”,更是秋瑾当年的字号。秋“碧城”渐渐对《大公报》的“碧城”心生欢喜,这样好的才华,说不定也是一位杰出女子?这样杰出的女子,究竟在过一种怎样的生活?
于是,才有了开头那一幕。
两个传奇女子,用这种传奇的方式,相识了。
这一夜,秋瑾便睡在吕碧城的榻上,近乎天明,吕碧城才睡去。她们聊了什么?
也许,在那一夜,她们互相交换了自己的故事。秋瑾的故事,吕碧城已经略有耳闻;而吕碧城的故事,更让秋瑾吃惊,这个20岁年轻女子所经历的,比自己的不幸婚姻还要唏嘘。
* * *
1883年,翰林吕凤岐的严氏夫人又为他添了一位千金,这是家里的第三个女孩。吕碧城5岁读诗,7岁能画巨幅山水,12岁便能做文,父亲某日以“春风吹杨柳” 出题,她立刻应答“秋雨打梧桐” ,一下子让吕翰林也刮目相看。
一场大雨,改变了吕碧城的一生。
1895年,吕凤岐在雨后登山,不慎滑倒猝死。他与前任夫人所生的两个儿子已经夭亡,家里只剩下五个女人。严夫人是继室,膝下无儿,于是,觊觎的族人居然暗中唆使匪徒,劫持其母,以图家产。
姐妹们对此巨变,手足无措,只有年仅13岁的吕碧城,想到此时,唯有向父亲生前故交求援,母亲才有生还之可能。她先是四处写信,后来又向之前时常与父亲诗歌唱和、时为江苏布政使的樊樊山求援,樊樊山立刻派人解救,严夫人才得以脱险。樊樊山后来回忆起这件事,十分激赏吕碧城的“勇者无畏”。
无畏是一种多么高尚的品格,可惜,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欣赏,比如碧城的未来公婆。
吕凤岐生前把吕碧城许配给同城乡绅汪家,救母举动之后,汪家觉得吕碧城胆子太大,又有主见,嫁过来恐怕“小庙里供不起大菩萨”,于是提出退婚。
这件事,对于吕碧城的打击是巨大的。秋瑾和丈夫王子芳感情再失和,也曾经有过甜蜜的时候。而退婚,对于一个女子的名节是毁灭性的耻辱。
严夫人带着女儿们投奔了兄弟严朗轩,在塘沽,吕碧城生活了七载,1903年,严朗轩有位秘书方君之的夫人要去天津,吕碧城想要随行求学,这让严家舅舅大为恼火,当众斥责吕碧城。
可他忘了,这个女孩在12岁的时候,就已经依靠智慧和勇气救出了母亲,也是在12岁,就已经承受了被退婚的耻辱,她有自己的主张,也有自己的见解,一旦她决定了,没有什么可以拦住她。
吕碧城一个人逃跑了,什么也没带,幸亏,逃票上了火车之后,她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天津“佛照楼”旅馆的老板娘,老板娘对这个姑娘的遭遇深表同情,不但帮她买了车票,还把她带到天津自己的家里。
到达天津后,吕碧城便给住在《大公报》报馆的方太太写信,这封信无意之中被《大公报》的总经理英敛之看到,一个“慧眼识英才”的故事再次上演,吕碧城成为《大公报》第一位女编辑。
听了吕碧城的故事,秋瑾有怎样的感慨?我们已经无从得知,在那一晚,秋瑾盛情邀请吕碧城和自己一起去日本留学,为推翻满清,做一番事业,但吕碧城拒绝了:
“彼密劝同渡扶桑,为革命运动。予持世界主义,同情于政体改革,而无满汉之见。交谈结果,彼独进行,予任文字之役。”——吕碧城
次日清晨,吕碧城睁开朦胧睡眼,却大吃一惊,先看见的,是“着官式皂靴之双足”,她心想,什么时候有男人跑到我的闺房里来了!再定睛一看,秋瑾在梳妆台“敷粉于鼻”,这是吕碧城见秋瑾的最后一面,从此,她们走上了不同的路。
秋瑾要走的的是革命救国的道路,她决意做一个激进妇女,吕碧城于此并不完全同意,她更不同意的,是秋瑾对自我女性身份的舍弃。
难道女人就不能有独立人格吗?难道非要像秋瑾一样,着男子衣衫,舍弃女儿身份,才能拥有和男子同样的话语权吗?
她想要试一试。
她们分开了,这次会面之后,秋瑾决定把“碧城”让给吕碧城,从此再不用“碧城”这个号了,她遵守了这个诺言。
* * *
1907年,农历六月初六凌晨4点,吕碧城从噩梦中惊醒,再也无法入眠。
这个时刻,秋瑾走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绍兴古轩亭口,秋瑾着玄色湖绉长袍,面色微红,双目奕奕有光,神色自若,走向刑场。她最后的要求,是行刑时不要剥去衣服,不要枭首,她留下的最后的话,是“秋风秋雨愁煞人”。
秋瑾的道路失败了,她的去世让吕碧城痛彻心扉,她以英文书写《革命女侠秋瑾传》,发表在纽约、芝加哥等地的报纸上。有一种说法是,吕碧城甚至偷偷派仆人到绍兴为秋瑾收殓遗体,暂厝于卧龙山下;后来又委托吴芝瑛、徐自华等人移至西湖边上安葬。这种说法没有得到更多史料的支持,不过,辛亥革命之后,吕碧城曾经专门到秋瑾墓前拜祭,并且留下了一首《西泠过秋女侠祠次寒山韵》:
松篁交籁和鸣泉,合向仙源泛舸眠。负郭有山皆见寺,绕堤无水不生莲。
残钟断鼓会何世,翠羽明珰又一天。尘劫未锁渐后死,俊游愁过墓门前。
在秋瑾墓前,吕碧城在想些什么?秋瑾的道路失败了,她的那一份无畏和那一份期盼,吕碧城决心一一接收,她要用自己的方式,为中华女性,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两个奇女子的友情,是旧时中国的一页血染的风采。
▲匡时 吕碧城 致卢弼信札一通二纸尺寸:24×12.5cm
在这之后的吕碧城,简直可以用开挂了来形容。
她在《大公报》等报纸上积极宣扬女权,作妇女解放思想的先行者。她认为在这竞争的世界,中国要想成为一个强国就必须四万万人合力,因此不能忽视二万万女子的力量。解放妇女,男女平权是国之强盛的唯一办法。
她积极筹办北洋女子公学,任监督时,年方23岁,为我国女性任此高级职务的第一人。在这所学校里,有一位吕碧城的崇拜者,名叫邓颖超。
她曾经积极参与国家政事。1912年,袁世凯在北京出任民国临时大总统,吕碧城被聘为总统府秘书,她雄心勃勃,欲一展抱负,但很快,她意识到,袁世凯的最终目的是称帝。在很多人还看不清局势的时候,吕碧城毅然辞官离京,移居上海。
在上海,她与外商合办贸易,仅两三年间,盈利丰厚,竟一跃而为沪上巨富。据说,她曾在静安寺路自建别墅,内部陈设俱为欧式,并雇有两名印度籍仆役,出入均由汽车代步。
吕碧城穿着大胆,郑逸梅《人物品藻录》中,这样形容:
且染西习,尝御晚礼服,袒其背部……擅舞蹈,于蛮乐铮钅以中,翩翩作交际之舞 开海上摩登风气之先。
她的这种习气惹怒了之前的“伯乐”英敛之,在报上发表文章《师表有亏》,批评几位教习打扮妖艳,不东不西,不中不外,招摇过市,有损于师德。当时的女教习并不多,打扮妖艳者更屈指可数,吕碧城读后,觉得这是在刻意讥刺自己,于是在《津报》上发表文章,针锋相对地进行反击。
还是她的老师严复理解她:
初出山,阅历甚浅,时露头角,以此为时论所推,然礼法之士嫉之如仇。
那些抨击吕碧城的人,所执着者,无非一条。这一条,到了一百年之后,仍然用来批评各种独立女性:
你这么能干,怎么嫁不出去呢!
* * *
并非没有人向她提亲。
清末驻日本公使胡惟德,曾托当时直隶提学傅增湘提亲,未果。
有传言,袁世凯的二公子袁克文也曾经追求过他,据说,吕碧城当时笑而不答,很多年之后,又有人提及,她回答:他是个公子做派,“只许在欢场中偎红依翠耳。 ”
郑逸梅《艺林散叶续编》里说,有一次,叶遐庵约吕碧城、杨千里、杨云史、陆枫园诸人于其家露园作茗叙。这群直男开会,又不免谈及碧城的婚姻问题,吕碧城做了系统性回答,这段回答堪称经典:
生平可称许之男子不多,梁任公(指梁启超)早有妻室,汪季新(指汪精卫)年岁较轻。汪荣宝尚不错,亦已有偶。张啬公(张謇)曾为诸贞壮(诸宗元)作伐,贞壮诗固佳,奈年届不惑,须发皆白!
我之目的不在资产及门第,而在于文学上之地位。 因此难得相当伴侣,东不成,西不合,有失机缘。 幸而手边略有积蓄,不愁衣食,只有以文学自娱耳。
我总结一下就是:梁启超有老婆,汪精卫年纪太小……我找男人不看钱,单看文学才华,所以到现在找不到。幸亏我有钱,所以现在就这么着吧!
有不少文章分析,吕碧城不婚,是受到早年被拒婚之阴影。这种分析,恐怕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认为“不结婚的女人就是不幸福的”。
而吕碧城那一段回答显然是:我一辈子没有结婚,那又如何?
那我们来看看,吕小姐的单身生活是怎样的:她游戏于欧美,是第一个踏足纽约、巴黎和米兰的旅行家。在这些城市中,她游戏期间,一边做奢华背包游:
在瑞士日内瓦,吕碧城参加夜游会,她玩得起劲,抛掷彩色纸片,与陌生的异国人嬉戏欢笑。
在意大利米兰,她到剧场看戏,大家争着和她认识。在街市买了一把伞,“染彩之草绣花”,结果到了法国,大家都夸奖说这到底是亚洲人用的东西,“如此奇巧”,吕碧城笑着说,这是米兰土产。
在美国纽约,她住在当时最豪华的旅店,房租甚高,西方人下榻多不会超过七天,她一住就是六个月。在《纽约病中七日记》里,曾经记载自己因为要去富商“西帕尔德夫人”家中做客,决定找个店去做造型。女修容店就在半岛酒店里,有个侍女姓道亦尔的,“每梳一次头,金洋二元半,我总给三元,多余的就算赏钱了”。道亦尔看见大户来了,当然殷勤服侍,一边做头一边问吕小姐,你今天到谁家去做客啊?当听说是去“西帕尔德夫人”家里时,这位造型师大为惊喜,于是要 “教我许多的方法,如何与富人周旋应对”。对此,吕小姐的回答是:
你知道么,我比西帕尔德夫人还要富呢!
▲吕小姐在纽约的style,注意头发上的鸡毛装饰
三十岁,她已经在震惊了整个欧美社交场,人们纷纷传言,这是一位来自东方的贵族。
我前几天所写的女作家苏雪林,是吕碧城的脑残粉。她“曾从某杂志剪下她一幅玉照,着黑色薄纱的舞衫,胸前及腰以下绣孔雀翎,头上插翠羽数枝,美艳有如仙子。”这张照片,苏雪林曾供养多年,贴身收藏。
恐怕, 她所羡慕的,不仅仅是吕碧城的装扮,更是她的勇气。
吕碧城,果然天生无畏。
我们的境遇,较之吕碧城那个时代,简直好太多太多。可是,对待各种蜚短流长,我们还是做不到吕碧城,那般勇敢。
想要勇敢拥抱事业,又怕为此耽误了做一个贤妻良母。
想要不凑合,坚持寻找爱情,又怕背上“剩女”的包袱。
我们有各种顾忌,各种犹豫,各种胆怯,我们害怕失去,想要的太多,我们被畏惧阻挡了前进的脚步。
可是你看,吕碧城作为一个弱女子,她所承受的压力,远远比我们多得多,可她没有后退,这就是天生无畏。
我们缺少一种精神,一种叫做天生无畏的精神。
天生无畏,就是去独立、去批判、去年轻、去自由,直接而热情,不妥协、做自己。
人生的道路上,多半都是崎岖的,遇到挫折,遭受痛苦,都是寻常。最重要的,是不要忘了出发的时候,你在想些什么。不要忘了年少时的约定,不要忘了你曾经的理想。
然后,忘掉那些没必要的杂念,让我们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