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为了教育好孩子,父母们想尽了办法,就是为了孩子将来有出息。
孩子还小,很多事情,很多行为都不知道,需要家长教育和引导。给孩子制定一定的规则,让孩子不要做出出格的事情,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是非常必要的。
有良好的行为规范,有良好的言行,对孩子长大后都有特别大的帮助。
一般我们要遵守和养成哪些行为习惯呢?
一、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几乎想有什么就有什么,吃的更不愁,只怕孩子不吃。然后在这种条件下,孩子就更容易养成浪费的习惯。
邻居家孩子乐乐,不仅是爸爸妈妈的宝贝,也受到爷爷奶奶的溺爱,要什么有什么,但个子还瘦瘦小小的,挑食严重,一会儿吃这个一会儿吃那个,每次都不吃完,浪费很多,他奶奶说:没事,只要孙子高兴,这一点点浪费没关系。
就是由于长期养成这样,养成的浪费的习惯,每次吃到最后一点,就像是毒药一样,不吃了。
现在10来岁了,可是还是一样的行为,好像父母也不着急,叫他必须吃完东西的时候,他就各种理由不吃,家长说多了还发脾气,最后大人们都是让着他。
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必须要教育孩子,不能浪费,也不要贪心,不然去别人家做客的时候,自己不好的行为,会让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时间长了,有损自己的形象。对孩子自己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
二、换位思考,感受如果是自己会怎么样
有一次带着儿子去超市购物,他特别喜欢推有轮子的篮子,觉得很好玩,但又不看路,很多时候险些撞上别人,我们看着都十分担心,怕把别人撞着了,也怕他自己摔倒了。这不,话音还未落,他就撞到了一个姐姐。可他扶起篮子又继续跑了,根本不管别人的,也不说声对不起。我给这个姐姐道歉,老公去抓儿子回来。
抓住儿子,就给他讲,要是别人不小心撞了你,也不闻不问,你是不是也会很生气,很生气?撞到别人首先要道歉,表达自己的歉意。换位思考就是如果我是“他”会怎么样,来感受别人的感受。
有得小孩在别人家做客,还当是自己家,到处翻东西,或者大吵大闹。可能有家长认为孩子活泼,好动,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却严重影响了别人的隐私,对别人非常不礼貌。这在别人眼里,小孩子是没教养的行为,认为家庭教育有问题。所以要换位思考下,试想一下如果是自己受到了这样的影响会怎么样?难道还不制止吗?
三、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记得小时候,邻居家的哥哥,特别喜欢玩足球,可是自己又没有,每次都是玩别人。
有一次他居然悄悄把别人的足球拿回自己家玩了,给他妈妈说是捡的,妈妈也就没说什么了。
但是第二天,别人找到他家来了,向他要回足球,可居哥哥就是不给。他的妈妈不知道具体情况,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没有给他买过足球。凭这一点,邻居阿姨想让哥哥自己承认错误,并归还别人的东西。最终在各种劝说和答应给他买一个足球后,才归还了别人的足球。
阿姨并没有打他,而是给他讲了撒谎的严重性。父母希望孩子是诚实的,不管烦了什么错都应该告诉父母,寻求父母的帮助,改正错误。
要是对犯了错,还纵容孩子,那么撒谎,借口会成为孩子的家常便饭。成年后也难以改正,给别人就是一种没有信任度的感觉。没有信用可言的人,没有谁愿意和他交往。
四、做个有礼貌的人
闺蜜家的孩子东东,小的时候很可爱,看着就想亲亲,很讨人喜欢。可是长大了,却给我们印象不好了,也不爱说话了,给他的礼物他拿了就走,也不会说声“谢谢”。在闺蜜的强烈言辞下才小声回应一个谢谢,是那种敷衍的声音。这种回应让人很不舒服,感觉不想再去闺蜜家了。
对人礼貌相待是不是应该真诚一点,有一个很好的态度,表示发自肺腑的感觉;要像是一个受了良好教育的感觉。
礼貌有很多方面的表现:比如自己要先向长辈问好,受到表扬要谦虚回应,做错事情了要当面真诚的道歉。礼貌是一种态度,绝不能敷衍。
你们有没有制定一定的规则,让孩子遵守一定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