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544 - 香港黑社会
作者:Stanley
编辑:冷小军 / 出品:冷热军事史
说起香港黑社会,恐怕绕不过「古惑仔」系列电影,它把香港独有的黑社会文化诠释得淋漓尽致。
香港黑社会在亚洲乃至全世界远近闻名,但很多人对于它们的源流、历史和近况都不清不楚,本文将会简单梳理一下香港黑社会的发展史。
▲ 古惑仔
天地会:香港黑社会的源流
▼
香港黑社会,最早可以追溯到1760年在广东进行反清复明的组织天地会(也称洪门)。当时的天地会以一面三角型旗织作为帮会标志,象征集合了「天时、地利、人和」三才相合,所以又被称为「三合会」。
直到鸦片战争时期,由于清国库空虚,无力管治广东地区,所以在该地设置了团练制度,任由乡镇自行组成武装,以达到维护地方治安和制衡英国人的目的。正因如此,帮会在团练制度支撑下下迅速发展起来,形成势力庞大的反力量。
1854年广东洪兵起义便是其中一例,当时包括三个洪门社团共四十几个县的人士参加,高达几十万人,并一度围攻广州城,最终在广西桂平建立了大成国,坚持到1861方遭清军平定,可见三合会在清未已有十分庞大的规模。
▲ 天地会的一种腰牌
洪兵起义失败后,三合会依然势力顽强,向民间小区发展,因为清对于广东一带的管治愈来愈无力,所以民间很多时候需要借助帮会的力量来保护自己。
因此,三合会开始对这些场所进行「睇场」(看场子),收取一种叫「陀地」的保护费,而帮会的保护对象多数为娱乐场所,例如粤剧剧院、斗狗场、斗蟀场、赌馆、麻雀馆、妓院、烟馆和茶楼等等,三合会愈来愈有黑社会的味道了。
到孙中山闹革命的年代,三合会由于其反清复明的宗旨,也乐于支持孙中山。
▲ 孙中山
对三合会也很重视,在抗战时期利用三合会在广东沦陷区进行敌后情报侦查的工作,一些三合会领袖更被授军衔,例如向前少将(新义安创办人)、军统特务葛肇煌(14K创办人)等等。
扎根香港 :作为同乡会的黑帮
▼
1949年后,国民兵败如山倒,因为当时大部份的帮会都是带有背景,而且后来新中国的镇反运动更是将矛头指向黑帮份子,为免被清算,大量三合会成员从广州跑到了香港,这开始了香港的黑社会时代。
由于国共内战,大量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籍贯的老百姓来到了香港,香港成为一个汇集中国各地文化的地方。
▲ 国民撤退路线
因为这种多元文化背景,当时的香港带有强烈的乡土主义,不同籍贯的群体经常跟另一个籍贯的群体发生冲突。自然地,各群体为了自保,组成了各自的帮派,以籍贯乡里作为入会的标准,所以香港的黑社会是带有强烈的乡土主义。
以当时最强盛的几支帮会为例,新义安的成员多数来自潮汕及海陆丰等闽南话流行地区,是典型的潮汕帮会。而和胜和的成员多由本地人、客家人、四邑人等粤语流行地区的人士所组成。
再者,当时港英十分腐败,警察上下无一不贪,所以香港治安混乱,一般百姓对警队缺乏信任,宁愿交付保护费予帮会,让黑帮人士对其保护,因此催生了香港黑社会的发展。
平民百姓一旦上交了保护费,帮会就需要对其负责,如果被保护者遭受其他帮会欺负,那么帮会必须「出头」,要么出面谈判,要么就「吹鸡」(叫齐人马) 跟入侵帮会血拼。
上世纪50-70年代,香港街头很容易看见两个帮会因为「收陀地」、「收规」(两个词语都解作收保护费) 而演变成「开大片」(打群架)。常常闹到防暴警察来镇压的地步,可见黑帮发展已经深入香港市井小区。
收保护费之外,香港的黑帮还在九龙城寨(一个三不管地方)设置了赌档、烟馆、妓院等黑道生意,用以维持帮会的收入。
▲ 昔日的九龙城寨
这个时期的黑帮虽然涉足不少黑道生意,但很讲义气,收了保护费就得需向客户「尽责」。而对一些初来香港的乡里,黑帮也会提供少许生活费,还会介绍工作以及租房给他们。因此,此时香港黑帮的同乡福利会色彩不少于犯罪团伙。
六、七十年代香港著名毒枭「跛豪」吴锡豪虽然臭名昭著,但会对新来香港的同乡多多接挤,甚至捐钱维修庙宇及骨灰坛场。
▲ 「跛豪」吴锡豪
廉政公署打击,黑社会转型
▼
1970年代中后期,港英成立廉政公署来打击贪腐,香港警队成为廉政公署的重点打击目标,多名高层先后被捕或潜逃出国,包括著名的总华探长吕乐(当时吕乐共贪腐达5亿港币,相当于现在1千亿)。
廉政公署狠狠打击警队后,警队执法得到大规模改善,贪腐根绝,而警队又能够为大众提供高效率的服务,所以香港大众对警察的维持治安能力也愈来愈认同,民众对警队的信任度也愈来愈高。
▲ 「五亿探长」吕乐
因此,依靠黑帮保护的时代慢慢过去,黑社会的保护费也因为警队的高效而急速减少,黑社会的收入大不如前。
再者,中英两国在1987年同意清拆香港黑社会的重要据点九龙城寨,后来大量的制毒工场、妓院、赌档被清理,香港黑社会遭受史无前例的打击。
▲ 香港
此外,80年代香港经济环境良好,市民教育水平、生活素质整体提高,很多年青人可以很容易找到一份收入不错的正当工作,所以参加黑社会的年青人愈来愈少,再加上老一辈逝去,香港黑社会又遇上了「人才荒」。
面临危机,香港黑社会不得不经济转型。当时的大环境正值改革开放,有不少头目选择北上办厂或开设娱乐场所,有些则到邻近的澳门经营赌场和赌厅,又有一些则到东南亚开一些小餐馆,过着半退隐生活。
▲ 前黑社会成员,现在经营小本生意
当然,也有一些留在香港本地,以经营娱乐产业事务为主,黑社会的企业式转营可以说是香港经济发展下所影响的现象。
结语
▼
香港黑社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天地会到团练,再到民国时期的地方帮会,后来因为国共内战而迁到香港。最初的黑社会因为香港五湖四海的环境而演化成带有乡土主义的同乡会,以收保护费及经营一些小本黑道场所为主。
到了1980年代,因为香港的经济环境转好、警队效率提高等因素,黑社会的财政、人力方面都遭受严重的打击,最后转向多个产业发展,形成黑帮企业化的路线。
香港黑社依然存在,但是以另一个方式运作,「古惑仔」那样从街头砍到街尾的打打杀杀早已销声匿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