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作,说起来专业,也无非是古建筑一种屋顶做法统称。
事实上,早在2000多年前老祖宗就已发明了瓦作,只是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我们收藏界特流行收秦砖、汉瓦,也是对早期瓦作的认可。毕竟,任何的房屋要想成型,离开了瓦作绝对不敢想象。
北宋《营造法式》已很成熟,规定了筒瓦、板瓦、蹲兽、鸱吻等屋顶的烧土制品都算是瓦作,甚至都详细到了铺瓦需要多少灰泥量,可说事无巨细。清代,这规矩进一步细化,清代工匠将台基、墙体都算为瓦作的一类,更是细化出了大作和小作之分。
大作,就是大型建筑,规格高,多用琉璃瓦,上面布满琉璃人物、走兽;小作,普通小家小户所用,用瓦简单,就是常见的灰瓦,屋顶的走兽也管制很严,不允许随便使用,否则老百姓就有挑战皇权被杀头的风险。小小一片瓦,连着你我他呀。
说到瓦作,不得不说一下古建筑的建造方式,从地基开始,上梁盖瓦,最后的屋内修饰。
我先解释一下古代屋宇的建造要求及顺序,看完之后你就会明白瓦作是属于房屋建造的哪一部分。
打地基,搬运柱石
按照房屋格局,定位柱石位置
进山伐木,挑选柱子木材
固定尺寸,对木材加工
立柱上梁,搭建主要结构
制作斗拱大样
再加工梁托,雕刻纹饰
拼接斗拱上部结构,完成斗拱
完成房屋大木架,屋顶阁子椽子的拼接
屋顶结构构造
这就说到了本文要说的瓦作,也就是屋顶瓦片的主要结构部分
完成瓦片的烧制,上瓦
建造木骨泥墙或者垒砌砖墙
完成房屋外部护栏和铺设台基
屋内彩绘及墙面修饰工作
注意,这只是古代房屋建筑的一个大概建造方法,古代建筑千差万别。
看完之后,朋友们应该知道瓦作是屋顶的哪一部分了,下面我再说说瓦作,是指中国古代建筑屋面工程作业,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
在宋《营造法式》中“瓦作”一项包括苫背、铺瓦、瓦和瓦饰的规格和选用原则等。
到了清代,清代的《工部作法》还把宋代砖作的内容并如到瓦作了,如砌筑磉墩、基墙、房屋外墙、内隔墙、廊墙、围墙、砖墁地、台基等。
中国的陶瓦最早出现于西周,随着时代的进步,瓦片的出现和形式的多样化,瓦作的工艺及方法耶越来越多,瓦件、瓦顶、屋脊等特殊工艺的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瓦件规格繁多。宋代有筒瓦六种,板瓦三种,鸱尾六种,兽头八种,蹲兽四种。清代琉璃瓦和瓦饰统一配套,分十级,实际只用第二至第九级,称二样至九样;
屋顶两坡瓦面接缝部分,多用屋脊骑缝压盖,以防漏雨。
位于前后两坡接缝部分的屋脊叫做正脊,自正脊两端向下垂至檐部或斜垂至屋角的屋脊叫做垂脊。重檐屋顶下檐屋脊出45°斜垂至屋角,称角脊;歇山屋顶垂脊下端出45°斜垂至屋角的屋脊,称岔脊。
还有其他的瓦作工序及样式构件,这里就不一一祥述,有机会我会另外回答,喜欢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