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探访,陈伯吃饭、聊天都有志愿者陪伴。
■广工太阳风志愿团队的学生与陈伯。
广东工业大学太阳风志愿者团队照顾8旬独居老人,校友们一届传一届
新快报讯 每到逢年过节,老人最渴望亲情陪伴。而独居十几年的越秀区豪贤路80岁的长者陈永新(下称)陈伯,失明,年迈……中秋节到了,家家户户团圆,陈伯却形单影只,狭小的房子里只有收音机的广播声陪伴。
“叮咚”——门铃声突然响起,一开门,他听到既熟悉,又清脆的年轻声音:“陈伯,节日快乐,我们来看你了!”陈伯寂寞的脸庞上露出开心的笑容:“大过节的,以为你们不来呢。”
这是过去的国庆中秋双节假期,广东工业大学太阳风志愿者团队90后学生成员与80岁老者发生的温馨一幕。事实上,对于陈伯的邻居来说,这样的情景并非只有逢年过节才出现的。
过去14年,“太阳风”团队的历届学生成员便开始了自愿陪伴陈伯的志愿服务,每两周一次探访、陪伴这位老人。团队担心没有经费来维持服务,成员们便捐出自己的小物品义卖,筹集照顾陈伯的生活费;为了让新加入的成员担起坚持照顾陈伯的任务,社团招新时,首选会做饭、会修电器的师弟师妹。陈伯一名邻居如是说:“这是一群80后、90后和独居老人结下最温暖‘忘年交’。”
苦了大半辈子,老年有了一群“孩子”
陈伯是老城区里众多独居老人中的一员,他命运十分坎坷。3岁时,因病致盲。14岁那年,父亲到海军部队拉练,他被继母赶出家门。回忆起那一天,他说:“我早上被赶出家门,一个人走到了以前的戏院门口,下午的时候,卖票的人把我送到了盲人教养院,隔年,我就被送去盲童学校读盲文。”26岁那年,他被安排在芳村的一家工厂做简易车床工人,每个月有18元工资。
六年后,陈伯在工友的介绍下,和一名视障女士结婚,隔年生下一女。陈伯说:“那年女儿出生,父亲生病,也因故丢了工作,老婆带女儿离家出走,再也没有回来。”之后,陈伯靠卖花生、做按摩维持生计,他说:“2005年,有一个客人来按摩之后,把我的电饭煲、手机和400多元的积蓄全部偷走了,我就不敢再接客做按摩了。”